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

星洲週刊專題:聲音背後的神秘人


3月27日:星洲週刊專題
第一篇:粵語古仔“拌飯”的時光
第二篇:臨場聲效大揭密
第三篇:聲音背後的神秘人




報道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本報 黃玲玲

只聞其聲不見其人,躲在聽眾背後的聲音演員可是影視行業中最神秘的一族。
一把聲音通過廣播傳來耳邊,感覺是那麼親切熟悉,卻總是想不起當事人的面孔,也正是這種神秘感,讓人對聲音演員產生不少聯想。那把聲音洪厚帶磁性,感覺是典型的白馬王子;那孩子的聲音一聽就被認定是討人厭的“死小孩”;還有那個總是刁難媳婦的潑辣家婆,真正的她是不是也這麼犀利呢?
為了保留這份神秘感,廣播劇組鮮少讓演員曝光,擔心聽眾知道的越多,對廣播劇失去興趣。這一次,極力爭取之下,我們可以聽到那個“叭渣妹”梁甘玉,還有廣播劇一線男主角鄭祺源的“真面目”。
文:
戲癮,就似墜落凡間的天使,戀上紅塵,從此不再眷戀天堂。
初入行時,前輩就這麼告訴梁甘玉,廣播劇的演繹世界就似凡塵般多姿多彩,誘惑的魅力就連天使都無法抵擋,一旦染上戲癮就很難戒,真的會讓人無法自拔。
“我以前都不明白前輩為甚麼可以呆在劇組十幾年,結果,我自己卻呆了二十幾年。”
你如果不是廣播劇愛好者,或許會對梁甘玉這號人物感到陌生,但如果提到Ibumie干撈麵電視廣告裡的“阿玲”,裝扮貌似香港藝人沈殿霞肥姐,在超市偶遇初戀“阿強”互搶泡麵時,高八度喊著:“咦,你咁耐都冇變嘎!”你有印象了嗎?
梁甘玉是第四期話劇演員訓練班成員,1990年加入至今,接近26個年頭。她的聲線尖而細,在劇中較常飾演聒噪或是潑辣的女生,但演起嬌滴滴的甜姐兒,或是扮童星也不遜色,曾因為演繹“小肥仔”表現出色而獲得廣告商青睞。
只是用聲音,就可以讓聽眾把你想像成一個胖胖,又不失可愛的小男童,再把畫面拉回梁甘玉身上,難怪羅冰心之前一直都在擔心,聲音演員的過度曝光會讓聽眾少了想像的空間,但適當的文字解密,卻可以讓同是聽眾的讀者,更了解廣播劇聲音的魅力。
梁甘玉坦承自己不是標准的女主角聲,但她卻懂得善用自己的聲音,在不同的角色中運用自如,她曾經以鬼馬戲謔的表演方式飾演《開心女鬼》劇集的女鬼,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,也曾一人同時飾演好幾個角色,在媽媽罵兒子的戲份中,媽媽兒子都是她;或是自導自演一對青梅竹馬的小情侶。
最過癮的還是飾演一名懂得易容術的女生,原來的身份是有錢人家的姨太太,卻因為角色需要變了至少五個角色,苗族姑娘、老太婆及客房服務生等,一直要變聲換語氣,讓人忍不住擔心她會不會跟著精神錯亂?
她卻樂此不疲,這是自我挑戰,她說,戲癮就是這樣來的。
廣播劇的天馬行空,不只是呈現在劇本創作及音效上,也包括演員本身。因為是幻想中的世界,廣播劇的情節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可能,沒有畫面及年齡的限制,演員可以演與實際年齡不符的角色,年輕人、嬰兒、媽媽,根本無需依賴化妝還是電腦特效,聲音的變化可以讓你變成任何人,任何角色。
初次見面,梁甘玉就跟記者道:“早晨”,當時明明是晚上7點半,以為是古靈精怪的個性使然,卻是錄音室內的小傳統,夜晚講早晨!她形容,踏入錄音室,就像是換了一個空間,一天全新的開始,所以大家見面時都會講“早晨”。
988的粵語廣播劇組目前約有50名成員,年齡介於20幾至60幾,有人是中醫師、退休校長、設計師、推銷部主管、一般打工仔,像梁甘玉是會計師,鄭祺源是地產經紀,除了經理羅冰心是正職外,大家都是兼職演員,在下班後,塞著車再趕到錄音室錄劇。
一踏入錄音室,站在麥克風前,大家就變身變聲成了另一個人。
有時候錄到晚上十一點多,隔天還要繼續上班,晚上又再錄劇,戲份較吃重的演員,一連五天都得重複這樣的生活。廣播劇的薪金是根據集數計算,不管一集最後要錄幾個小時,也沒有加班費,奇少的薪水卻讓許多專業人士甘心付出。
戲味人生,或許就是廣播劇聲音魅力的所在。

沒錯,這裡說的鄭祺源,就是你印象中的那個HVD電視劇小生,在HVD解散後,鄭祺源退出銀幕,成為幕後的聲音演員。
“以前開車時都會追聽廣播劇,有一天,突然對廣播劇的製作感到好奇,打了電話給陳峰(DJ)詢問是否有空缺,成功通過面試後,就這樣加入了劇組。”
鄭祺源的聲線就是羅冰心所言的“靚聲”,現在更攀上了廣播劇一哥位置,大部分時候都會擔大旗演男主角,但其實,他的聲音“初男秀”是飾演一名強奸犯,只有兩句對白,一哥也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磨練,才會變成一哥。
如果你早就知道廣播劇裡的鄭祺源就是電視機裡的鄭祺源,一般上都會好奇,他是否還習慣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演繹生活,而媒體最常問他的就是電視與廣播劇演員哪一個比較挑戰?
“我只是換了一個環境在演戲,一樣可以演不同的角色,這是讓我延續表演藝術的生命的第二個機會。”
他說,電視拍攝時間很長,有很多分鏡,情緒會被CUT得很散,但廣播劇需要一氣呵成,在短時間內表現自己。剛開始,他一直都懷疑自己只靠一支麥克風可否勝任,卻意外發現廣播劇給予他更大的成就與滿足感。
“聲音演員比電視演員需要更多的想像力。其實最難演的是內心戲,要怎樣讓聽眾透過你的聲音去感受角色當下的掙扎、矛盾?”對他而言,廣播劇的挑戰更高。
一旁的廖日豪補充,廣播劇與電視劇的差別在於,演員的喜怒衷樂都只能用聲音來表達,像父親去世,近拍演員流淚,淚珠從眼角慢慢滑落的畫面加上配音足以感動所有人,但聲音演員喊的一聲“爸”,要帶出慘情的氛圍,就很考功夫了。
“聲音演員一定要誇張,不誇張就不成戲,但不能太誇張,就真的變成做戲(做作)了,所以誇張得來要自然,這要怎樣拿捏?最後還是回到演員本身的功力。”
訪問前,鄭祺源塞了45分鐘的車才到達錄音室,臉帶倦容但在示範錄劇的過程時卻不馬虎,與其餘三位演員讀著臨時劇本、排戲時,開麥後更是七情上臉,講到激動時還會雙手握拳,漲紅了臉。
這就是錄音室,在你們看不見的空間裡,聲音演員為了追求戲劇效果,在錄音時都會有反射性動作,增強聲音的力度,快樂時會手舞足蹈、難過時抱頭痛哭,有時候演員入戲太深,也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,只好暫停錄音,待心情平復再繼續。
那麼為達到最佳效果,會要求演員接吻、互摑耳光嗎?
羅冰心說,演員自己對著麥克風親親也有一樣的聲效,但有些演員會選擇親自己的手背,至於掌摑,其實就是導演自己打自己的手,萬一聲效果與對白接不到位,幾場NG下來,導演的手也就又紅又腫了!
43年來,廣播劇已經完成超過一千部的空中小說,偶爾也會與國內外藝人如李司棋、杜德偉、光良等合作演出。器材、劇本對白和故事也順應時代而有了變化,但廣播劇依然單純用最原始的聲音,為聽眾帶來獨特的娛樂享受。
戲劇大師曹禺說過:“廣播劇的藝術家們,給聽眾留下了廣闊的天地,使聽眾參與了創作。閉目靜聽,一切人物,生活的無窮變幻,憑借神奇的語言和音樂,你不覺展開想象的翅膀,翱翔在奧妙的世界中。”
下一次,不妨扭開收音機,隨著演員的聲音,來一場天馬行空吧!

星洲週刊專題:臨場聲效大揭密


3月27日:星洲週刊專題
第一篇:粵語古仔“拌飯”的時光
第二篇:臨場聲效大揭密
第三篇:聲音背後的神秘人




報導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本報 黃玲玲
四個演員鄭祺源、梁甘玉、羅瑞安及高惠燕聚在錄音室裡,看著劇本念對白。
劇情講述,兩個同門師兄弟因一場誤會而反目,相逢時發現昔日情人與師兄懷有骨肉,兩師兄打了起來。一旁的廖日豪即場做聲效,對白講到師弟憤怒撕掉武功秘訣時,他就將手中的報紙撕開兩半;師兄弟舞劍時,助手李瑋健不停甩動藤鞭製造劍風聲音,廖日豪抓准時機,再將鏟子插入沙罐裡,師弟在混亂中,被劍刺傷倒地。
錄製過程當然有幾次NG,像是報紙撕不爛或是跑步聲不對,有時得從頭再錄,有時要中間再接上,一段播出半小時的廣播劇,順利的話,可能半小時可以搞定,否則一般都是要錄上一到兩個小時才能收工。

錄音室裡,那個堆滿雜物的角落,有幾塊大石磚鋪地、一支麥克風、一道木門、手推車以及被稱作錄音室“八寶箱”的櫥櫃,正是現場聲效的製作現場。
廣播劇在實錄期間,行走、開關門、倒水、打破玻璃這些聲效都是現場做的。
“為追求現場感,臨場做聲效,聲音才會有質感。”劇組導演之一的廖日豪一邊試範聲效制作,一邊解答大家對於劇組為何不利用電腦聲效的疑惑。刮風、下雨可以用CD聲,但有些動作聲效需要配合劇情、演員,很難完全依賴電腦,比如腳步聲。
男人、女人、小孩的腳步聲必須視劇情、節奏而有變化,高跟鞋、平底鞋、草鞋或是赤腳,快慢、近遠、猶豫不決的行走聲都不一樣,若未在現場親眼目睹,誰會知道幾個人的打斗聲,其實只是一塊布大力被扯動;空中甩動藤鞭就能營造出武俠舞刀弄劍的想像;兩塊磚確竟然就是推開古裝劇石門的聲音?
所以,導演在做聲效時,一邊要看劇本、再看演員,地毯上有皮鞋、拖鞋、高跟鞋,不同人走路,他就要不停地換鞋,走一步停一步再走三步;對白還未唸到:“我先接電話”,他得先撥出手機鈴聲,趕在演員說“喂”之前停止動作,若遇到緊湊的劇情如武俠片,要同時耍劍、奔跑及打爛玻璃的聲音,可能就需要其他演員或助手幫忙了。
聲效是否符合劇情邏輯,全都要預先設想,再制作,如被捅一刀的聲效,他想過對著西瓜、香蕉桐插一刀,但效果不理想,劇組一起集思廣義,沒想到插沙的聲音出呼預料的相似。
已經過了退休年齡的廖日豪,在廣播劇組已經40年,但心中對於廣播劇的熱愛卻未曾消退,從一開始只演店小二、衙役的小角色慢慢變成男主角,之後還編寫劇本,現在再當導演,又編又導又演,一路走來都是經驗的累積,絕非“錄古仔”這麼簡單。
錄音後,就是配音,如背景音樂、轉場音樂、環境音樂、生活音樂等等,例如要在廣播劇中交待一個早晨中的森林環境,可以加入小鳥與蟋蟀的聲音,還有樹葉婆娑的音效、浪漫配樂可用於表達男主角對女主角一見鐘情的一刻、在天空中飛翔時,加插了氣流的呼嘯聲及飛機的引擎聲,可讓聽眾彷彿置身於千萬呎高空上、而街頭吵鬧的人聲,伴隨著零丁的琴聲,也可以營造一個人走在街上的孤寂。
很多人以為,只要有一把漂亮的聲音,就可以當聲音演員。只要有劇本,只要識字,可以開口說話,廣播劇嘛,不就是幾個人在讀稿,後製再上個配樂、弄一些音效,似乎沒甚麼難度,反正都看不到樣子,但其實,正因為看不見,演員必須表現出聲音的動作及立體感,才是最難的。
電視你可以直接看到演員舉鎗,但講求聽覺效果的廣播劇,得依賴對白說“別動,我要開鎗”,才再發出鎗聲。
廣播劇是一種聽覺藝術,通過音樂、語言及聲效向聽眾說故事。不同於電影、電視或舞台劇,銀幕表演因為有畫面,所以演員可以使用肢體語言(動作與表情),甚至是現場佈景及道具來傳達意境和訊息,讓觀眾更容易明白劇情。
看不見表情,卻可以可以揣測演員的神情;看不見環境,卻能夠切身感受劇中的當下,這就是廣播劇的聲音表情,如果廣播劇只是一般的有聲書,聽不出感情,讓你產生不了畫面,就跟你看電影時,批評某演員是花瓶,不懂得演戲一樣。
________

劇本內容就是主宰著這個廣播劇的靈魂所在,而導演則是把關者,協助演員塑造角色,再配合劇情做現場音效;演員是表現故事內容的主角,最後由配音員(錄音師)物色配樂加強戲劇效果及營造故事感覺,給予這部劇完整的生命。
從撰寫劇本、選角、錄音、音效再到後製的配樂,羅冰心說,一套廣播劇的完成,靠的是一個團隊,編劇、導演、配音、演員,管他是主角還是配角綠葉,缺一不可。
羅冰心在學生時期就已經加入麗的呼聲話劇組,主要接受編劇及配音訓練。
“我原來只是陪朋友面試,結果卻是我被錄取。當時的主任希望我先學習配音(配樂),再當聲音演員,沒想到從此就再也離不開配音跟編劇的工作。”
她後來在1988年離開麗的商台,受聘《統一唱片公司》,負責將新加坡電視劇改編成粵語版及訓練配音員工作,之後曾在大馬國營中文電台編寫廣播劇,並於1993年回歸麗的商台,即便後來變成了988電台,她一直都在,至今創作過的劇集超過200部,包括:《一家之主》、《天籟之音》、《傷心咖啡座》、《緣份無間道》、《滅絕反擊》等。
雖然最後沒當成演員,羅冰心卻成了廣播劇的魔術手,協助培訓新編劇、演員及配音員,傳承制作粵語廣播劇的竅門。其中,黃慧心及曾心怡,是她親手培訓的得意門生。
她坦承,劇組錄音的收入不高,只能是業餘性質,不可能成為正職,這40年來,劇組成員離離散散,留下的都以資深演員為主,年輕人缺乏耐性,一些有潛質的或許另有舞台讓他發揮,不再留戀劇組,她一直都在擔心劇組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。
羅冰心希望,廣播劇未來可以朝多元化發展,包括拍成電視劇或出書,讓劇情不再只是局限於空中小說的模式。

星洲週刊專題:粵語古仔“拌飯”的時光

3月27日:星洲週刊專題
第一篇:粵語古仔“拌飯”的時光
第二篇:臨場聲效大揭密
第三篇:聲音背後的神秘人


報道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本報 黃玲玲

那樣的年代,許多人家裡都會掛著一個四方形的黑色箱子。那箱子纏著長長粗粗的電線,從清晨6點開始便傳出一把清高的聲音,然後18小時不停地播放直到深夜12點,偎在會發聲的小箱子旁“聽古仔”是當時候最大的娛樂消遣,也是許多60後70後“古仔拌飯”的美麗時光。
工廠的女工,喜歡一邊車衣一邊用耳朵追劇;陪阿公到kopi店喝茶時,幾個老uncle就愛打賭今日武俠劇情;晚上姑姑房間傳來一把淒厲之聲“迷……離……境……界”如泣如訴,只能用棉被蓋著頭,拜托女鬼不要找上我。
這一些曾經填補數代人成長記憶的粵語古仔,在薪火相傳半個世紀後,電台仍保留著相同的節目,讓你在看不見的聲音裡,繼續享受一場故事的盛宴。
 

“邊個話我傻傻傻,我請佢食燒鵝鵝鵝,通街話我傻女傻妹,實在我未傻,傻傻傻......”聊上個世紀,五六十年代的粵語古仔“拌飯”的時光,何大傻以粵曲《旱天雷》填詞的《邊個話我傻》正好點燃無數人對於“李大傻講古”的集體回憶。
那熟悉的開場白:上一次,就講到……迅速把聽眾帶入金庸武俠小說裡的舞刀弄槍,在故事情節進入生死關頭的緊張時刻,廣播中傳來李大傻那一句:那究竟……,請各位下次收聽就知道了,賣關子吊你的癮,讓你更期待下一集的劇情。
講故事的人,我們稱他作“講古佬”,那是中國前百年的民間開始盛行的“說書人”,無論是公園、茶樓或者大榕樹下,都能看見講古佬的身影,單獨一人擔任敘述,再用不同的聲音,扮演故事中的男女老幼人物,娛樂大眾。
進入收音機時代後,講古也走進電台,通過無線電,走入百姓家。再後來,電台嘗試由多人演繹不同的角色,配上音樂,以空中小說的形式,帶領聽眾進入另一個想像空間,,那就是——廣播劇,伴隨數代大馬人成長的文化產品之一。
印象中,阿媽煮飯、燙衣時一定要開著收音機;在房間寫功課的姑姑偶爾會傻傻地望著收音機發笑;晚餐時,阿公說:“食不言寢不語”,所以大家都不說話,只聽廣播劇,我則好奇,在收音機裡的那個人,其實是長甚麼樣子的?
早期的粵語廣播劇都是香港麗的呼聲所錄制,再傳播到吉隆坡麗的呼聲播出。譚炳文、何雪凝、高亮、李平富、鐘偉明都是老一輩人耳熟能詳的香港廣播劇藝員,直到1973年7月1日,吉隆坡麗的呼聲成立第一期粵語話劇組錄制廣播劇至今43年,開始嘗試本土粵語廣播劇,周杞武、梁觀友、鄭美英、廖日豪、關瑞瓊、劉玉葵、羅冰心、梁甘玉、朱廣威、林淑萍、陳峰、戴桓鵬、鄭祺源、葉寶聖、童沁成了後期廣播劇粉絲熟悉的聲音演員。
八十年代,本土粵語廣播劇全盛時期,有線電台從早上10點開始的《醒神精品》、12點的《金像劇場》、3點的《精裝單元》、5點45分的《武俠小說》及晚上10點的《迷離境界》,每個時段各半小時,輪流為聽眾說故事,從家庭倫理、武俠,甚至是偵探、科幻、靈異等題材,一天裡帶聽眾遊走了不同的異想空間。
“那個時候,娛樂很少,電視還是黑白的,不是每戶家庭都買得起電視,所以聽廣播是當時最大的消遣,拉線到屋企就可以收聽麗的呼聲,一個月收費才幾塊錢,由朝到晚聽古仔,食飯、車衣、做功課,邊個都可以聽。”
羅冰心及廖日豪屬於第二期粵語話劇組訓練班畢業的組員,回憶那些年,話劇組成員雖然只獻聲不露樣,卻一樣風靡許多年輕人,被人當作偶像般追捧,記得吉隆坡麗的呼聲首次公開招募話劇組員時,報名人數接近一千人,篩選後,有九十多人被錄取及接受培訓,廣播劇也是明星夢的開始。
“話劇組成員就似明星,每個星期天都必須到半山芭金華戲院登台表演,演諧劇、唱歌等,會有小粉絲要求握手、簽名及合照,不時還會收到粉絲的信,長長十幾張信紙,把你當作是他的家人,聊心事。”
那個黑膠唱片的年代,“粵曲皇帝”郭炳堅與“粵曲王子”鄭錦昌在錄制唱片時,也會邀請廖日豪、陸倩妮幾個話劇小生花旦加入,讓他們配合新歌演一段話劇,堅哥及昌哥就會依劇情高唱粵曲,類似現代的舞台劇。
“偶爾,也會當合音或唱些插曲,計一計,我都曾參與過十幾部的唱片錄製。”曾經參與演出的黑膠封面,廖日豪現在還收著,那是本地粵語廣播劇最風光的時期,也是他最美好的記憶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
在追溯本地廣播劇歷史時,為甚麼是粵語(廣東話),而不是華語或是其他方言?
粵語一直以來都是吉隆坡人的強勢方言,早前中國南來吉隆坡的華人祖籍以廣東人為主,即便籍貫不同也會學習說粵語,聽粵典、影畫戲,電臺、電視臺所播放的節目皆以粵語片為主,香港文化甚濃。
麗的呼聲後來也設立其他方言話劇包括廈語及潮語話劇組,也有華語話劇,粵語劇組錄完出街後的劇本,會再轉交給廈語及潮語話劇組翻錄。
八十年代後期,政府推行“多講華語,少說方言”政策,方言慢慢變成了弱勢語言,廈語及潮語話劇組相繼續關閉,只剩下粵語話劇組,依然還在,至今將邁入第43個年頭,接近半個世紀。
麗的呼聲在1997年12月31日停播後,粵語話劇組轉往988無線電台旗下,粵語話劇組之後改名為988廣播劇團,羅冰心是現任的廣播劇團經理。原來是電台支柱的廣播劇因為潮流趨勢的轉變,也從原來一天的5個時段,變成2個時段,即中午12點及下午3點重播,後來就只剩下中午12點的黃金時段,粵語廣播劇似乎成了電台的非主流節目。
“現在的電台競爭大了,節目多元化,廣播劇順應潮流而有所改變是理所當然的,時段確是變少了,卻還是佔據著電台中午12點的黃金時段,甚至連續幾年的Nielsen電台收聽率調查顯示,中午12點的廣播劇是各電台同時段的收聽率冠軍,就連去年開始,每逢週末重播的經典廣播劇,也是最多人收聽的時段。”
當你以為廣播劇在網絡時代,已經是沒有人想聽的節目,羅冰心略帶驕傲地說:“我們的聽眾群年齡從18歲至70歲都有,所以聽廣播劇一點都唔out(落伍)!”
廣播劇或許不像電影、電視會出影碟,早期的廣播劇,不論花多少心思只是播一次就塵封倉底,但現在科技發達,再加上網絡的便利,錄制廣播劇的程序相對簡化,甚至可以將音頻上載至網絡,隨時都可以聽到,雖然時段不如全盛期般,但依然是電台的主要節目。

■粵語廣播劇演變史
70年代
1973年7月1日:《麗的呼聲》成立第一期話劇組,組員有關瑞瓊、周錦標、周杞武、梁觀友、鄭美英、劉玉葵等。每逢週日早上,組員需參與《麗的呼聲》主辦的節目《歡樂星期天》在當時戲院的登台表演。
1976年:第二期話劇組組員有羅冰心、廖日豪、劉瑞蓮、陸倩妮等。
80年代
《麗的呼聲》轉為《麗的商台》,第三期話劇組,組員有詹慧玲、林可風、夏志強、林文佳、楊薇玉、夢蘭等。
90年代
話劇組只需專注演廣播劇,無需再登台表演;
1990年上半年:第四期話劇組成立,包括林淑萍、關蒙娜、陸雯菲、梁甘玉等。
1990年下半年:第五期話劇組成立,成員包括朱廣威等人。
1993年:第六期話劇組成員有連潔明、蕭慧妮、張潔慧、林素貞等。
1996年:988開台,但話劇組的製作仍在《麗的商台》,兩年後才轉往988旗下。
2000年至今:
2000年後:粵語話劇組易名為988廣播劇團,由高原老師領導。在麗的呼聲時期,很多劇本都是改編的,現在因為版權問題,自此所有的廣播劇劇本都以本地創作為主,後期加入的廣播團成員都是插班生,有葉寶聖、黃慧心、鄭祺源、羅瑞安、童沁等人,先以旁聽生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前輩聲演或配音,同時也要自我訓練咬字及發音。
2006年:為歡慶988十週年台慶,廣播劇團推出年度重頭劇《死神首曲》,改編自香港小說家深雪的作品。
2006年:第七期話劇組成立,成員包括曾心怡、許方齊、張家興等人。
2010年:高原因罹患神經腺癌病逝,改由羅冰心接任劇團主任一職。
2012年:舉辦<Like我的廣播劇>校園交流會及創作比賽。
2013年:邀請國寶光良參與廣播劇團40週年重頭劇《巨浪2013》。
2014年:8位編劇第一次攜手創造《微廣播劇》七色彩紅,網羅8位歌影視紅人與聲音演員一起演出。
2015年:創造神話經典《西遊外傳》由古代演繹到現代,一共3輯(總共65集),並由新進編劇曾毅恆編寫。
2016年:配合988二十週年,陸續推出重頭劇《罪迷宮》、《雙城》、《靈距離》。



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我的光明時代:法庭緣

2003年6月13日,我這個菜鳥入行一個月,遇到轟動國際的大案子:美少婦王麗涓在購物中心停車場被擄拐及姦殺、燒屍案。兇手是飛機清潔公司主管,在事發幾天後就遭警方逮捕延扣調查,同年7月3日被控上八打再也推事庭。

那一天,各報媒體在接到消息後,一早就在法庭守候,但枯等到中午,提控程序還末開始,原來在辦公室的我,隨意外組組長到現場見識大場面,犯人被拉上庭,一群攝影蜂擁而上,就像看港劇那樣真實及刺激(菜鳥沒見過大場面嘛),只是十多年前的八打靈推事庭只是阿答屋一間,而大馬媒體的人數再加外電也只有二、三十人。

印象中,這似乎是安華在1998年第一次被控肛交後,又一宗獲國際關注的法庭大案件。

那一次之後,似乎與法庭有了不解之緣(?是孽緣?)。主管先是讓前輩欣瑜帶我跑一趟吉隆坡法庭,了解法庭程序,從提控、辯護、供證、表罪、下判、上訴,手中都會有一張前前輩留下來的小筆記:M是推事、J是法官、OKT是被告人、DPP是主控官、DC是辯護律師、TT是被告被捕日,表罪成立後有哪三個選項,被告不認罪的話又可以怎樣,一堆的專業名詞,記熟了也方便日後採訪。

王麗涓被殺的同一年,又有一名兼職女公關諾麗達被發現全身赤裸,雙手被綁,臥屍房內。主管要我全程跟進此案,從嫌犯被控、審訊到表罪,雖然法庭新聞是上課時老師完全沒有教過的一堂課,但因為有實戰平台讓我學習,很快就掌握了採訪法庭新聞的技巧。前輩當初帶我遊了一次,法庭從此成了我採訪生涯中,最常“光顧”的地方。

小菜鳥之後跟進的案件有安邦再也市議會主任被控貪污、顏碧霞被控虐待女佣案、兩姐妹與兩少年被控謀殺澳籍繼父案,還有神廟主持虐待、少年殺補習老師女兒、“鋼鐵大王”謝英福涉及的貪污案、趙明福屍庭、霹靂州大臣雙胞案、安華二度被控肛交、“四眼仔”鎗殺阿馬銀行(Ambank)創辦人、DJ母親被殺案、董總案等,大大小小的法庭案件都是一種學習,不論是工作,還是人生觀念上;別人的人生,間接成了你人生的借鏡,不論是法官、被告、律師還是供證者,他們之間的問與答,都會讓你進一步去思考“為甚麼”?

我一直都覺得,跑法庭是一個很專業的採訪工作,跟進失信、貪污案時,需要有金融常識;強奸、謀殺則得要有生物科學,甚至對人體結構、陰道肛門精子卵子都要很清楚,還要懂憲法、社團注冊法令、刑事程序及刑事法典其實是不一樣的;國語是法庭通用語言,但更多時候講的都是英文,記者在消化以後還要將複雜的案情簡化成易懂的文章,一旦錯誤詮釋,可能還要背上藐視法庭的罪名。

但無奈,這樣的專業總是被漠視,而記者的命運似乎都是這樣,寫好文章就是理所當然的責任。

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

《智慧王當家》:濾一濾,喝好水

 
水是天天都要喝的東西,為了飲水安全,許多人都會選擇在家裡加裝淨水機。

因為大家都深信,喝好水才能更健康,也因此,市面上有許多標榜不同機能的淨水機,各自都說最有益健康,有的表明可以徹底過濾淨水;有的反駁過濾效果太好,反而會將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過濾掉;有的甚至可以改善痛風、高低血壓、皮膚病等特殊療效。

琳瑯滿目的淨水產品都說明會替為你喝的水把關,反而讓人越來越混淆。
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(六)《智慧王當家》:濾一濾,喝好水

THE END

■星洲活力副刊《智慧王當家》
換新東家後參與的週六快樂家庭改革,就是分享家居小常識,一個完全由本貓主導的版,每個月見報一次。

2016年世界水源日專題報導: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
報道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本報 陳欣暉
引言:
不喝水,才會胖喔!
減肥的人總愛說,我喝水都會胖,但其實,水是沒有熱量的物質,怎麼可能會讓你發胖呢?反而是身體在缺水的情況下,會讓你產生饑餓感,不知覺吃得更多,變得更胖!來自麗陽專科醫療中心的飲食療養學家陳延馨建議,要減胖的人,更加要多喝水!
“水是人體必需的成分,人體有60%到75%是水,補充水可以促進全身的循環、維持血液及體液不會過於濃稠,還能排除血中尿素氮等毒素,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排毒,喝水也可以幫助體重控制,飯前喝杯水(或湯),可以消除想吃更多的欲望,進而幫助減重。”
人體一旦缺水,便會影響全身臟器的運作,除了讓人感到疲倦、體溫偏高,甚至會出現暈眩、口臭及頭痛的症狀,情況惡化或造成脫水及腎臟問題。
對於想要減重的人士,缺水反而會讓燃燒脂肪的新陳代謝變慢,得不償失。因此,千萬別看喝水是件小事,喝不對也會帶來大麻煩。
一般來說,成人的每日水攝取量應該會在2至3公升,包含喝水及其他食物來源。換言之,每天最少要喝8杯水(1杯水約250毫升),不過,實際飲水量會根據體型、運動量、氣溫與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,如熱天會大量排汗,必須比冷天喝更多的水。其他如運動選手等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人,水分需求量會比一般人來得高。
“只要喝的量足以讓自己不口渴,不頻尿,而且尿液顏色不要太濃,那就沒問題了。”
■哪些人不該多喝水?
腎臟病患:腎機能不全,代謝水分與鹽分會較為困難,多喝的水分會在體內累積而形成水腫,甚至會造成腹腔積水與腎積水。
肝硬化病患:這類病患的肝臟無法順利合成白蛋白(血漿的主要成分),血液滲透壓會較低,水分會儲存在體內而造成水腫,以及腹腔與胸腔積水等徵狀。
心臟病患:送血功能較差,會降低腎臟代謝功能,多喝水會造成水腫,並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或氣喘。
心臟衰竭病患:過量的水會增加心臟負擔,造成下肢水腫及肺積水情形。
因此,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多喝水,上述病患必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。
■口渴才喝水?
許多人依賴身體直覺,等到口渴才開始喝水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因為口渴就代表身體已是缺水的狀態,無形間造成身體負擔。因此,我們應該定時補充水分,正確的補充水分原則是次數多而量少,因為人體所能吸收的水分有限,短時間大量灌水會使身體無法吸收,多餘的水分會變成尿液排出體外,並造成腎臟負擔,無益健康。
■睡前該不該喝水?
一般人不喜歡睡前喝水,認為會導致晚上頻尿而妨礙睡眠,但人在睡眠中會因為呼吸與排汗而流失水分,所以在睡前1小時前喝少量的水,然後睡前再上個廁所,就不會出現夜間頻尿而影響睡眠的情況啦!
早上起床也同樣要喝一杯常溫水,能夠帶走體內因睡眠缺水而累積的毒素。
■茶、咖啡、可樂不是每日所需的水分
不要把茶、咖啡、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,含有咖啡因的飲料,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力包括酒精類飲料,都有利尿作用,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。
貼心提醒補水法:
(一)睡醒喝一杯水,喚醒腸胃機能、促進排毒、排便
(二)進食前喝一杯水,削弱體內的飢餓感
(三)每次如廁後,要喝幾口水
(四)每天帶至少帶1.5至2公升的水壺上班,下班前一定要把水喝完
(五)咖啡或茶,建議在飯後半小時才喝,因為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和鐵質吸收
如果你不喜歡喝淡而無味的白開水,陳延馨建議可先從蜂蜜水或檸檬水開始喝起,或者參考網上“蔬果排毒水(infused water)”的作法,就是把水果、蔬菜或香料加進白開水,讓無趣無味的開水變得更美味更健康。
“這樣的維他命水喝起來帶有淡淡的自然果香,尤其對不愛喝水的人特別有幫助,有些蔬果高含維他命、礦物質、抗氧素和有對抗自由基的作用,讓喝水的同時也能達排毒消脂及滋養身體的作用。”
比起各大超市出售的維他命水,自制的維他命水因為無添加人工色素、糖、防腐劑、化學維他命等,相對更天然健康,甚至可以協助一些不愛喝水的人士慢慢戒掉高糖份及碳酸飲料,達到真正健康喝水的效果。
排毒維他命水的做法很簡單,只要將想用的材料清洗去皮,體型大的切成塊,放進裝有飲用水的玻璃水瓶,蓋上蓋然後放進雪櫃冷藏至少8小時即可。今晚就回家試著動手做做看吧!

■你信以為真的喝水謠言
我們每天都要喝水,卻很少人教我們科學健康的飲水方式。誰誰誰在網路上看到反復煮沸的千滾水,喝了會致癌;網路一堆健康資料,一堆專家在談陰陽水養生,許多的人雲亦雲,錯誤的飲水方法讓我們連喝水都變得戰戰兢兢,甚至陷入飲水健康迷思。
今日就讓台灣食品科學學者周志輝為我們講解,這些飲水健康提醒是真的?還是謠言?

■飲水健康Q&A
問:白開水有沒有保存期限?
答:基本上,乾淨的水不會刻意設定保存期限。一杯乾淨水倒入杯子水、或裝在瓶子、水壺裡,主要是觀察是否有後來的污染,若有加蓋保存好,即便是隔夜,或是放上一星期,都還是可以喝的。
要明白,我們每天喝的水,在地球上已存在不知多少億年,不斷在循環,只要乾淨,水本身只是水,怕的只是個人家中的衛生環境及水容器是否乾淨。
問:喝千滾水會癌?
答:喝千滾水會致癌的說法,是完全失實的誤導!
水煮多少次都可以,完全沒有問題。網路上盛傳水中殘留微量的氯和有機物會反應形成三氯甲烷(又稱氯仿, chloroform),甚至擔心會有致癌風險。其實,自來水之所以添加氯,是為了確保自來水從淨水廠到家裡水龍頭這段距離的安全衛生,氯含量是非常低和安全,水中可能產生的三氯甲烷更只是極微量(濃度遠低於十億分之一),再加上人類腸胃道對三氯甲烷的吸收力很低,對人體並無健康風險。
大家如果擔心的話,只要將自來水煮沸即可將三氯甲烷揮發,或建議使用含活性碳的濾水器來消除殘氯和有機物,在飲用上是沒有安全疑慮。
問:放在車內暴晒過的礦泉水不宜再喝?
答:這要視乎水瓶的材質,有人擔心部份塑膠瓶會溶出塑化劑及雙酚A等物質,但西班牙曾針對360多個品牌的礦泉水進行測試,發現這些礦泉水在儲存一年以後,只有少數的瓶裝水溶出低劑量的塑化劑,台灣方面也有研究顯示,將瓶裝水留在車裡一週,並沒有檢測到塑化劑。
佛羅里達大學也將16個不同品牌的瓶裝水放在在攝氏70度的環境下長達四周,結果發現各品牌的瓶裝水中的雙酚A含量都有增高的現象,但只有一個品牌的雙酚A濃度超過EPA的標準。由於這些研究是將瓶裝水放在攝氏70度的環境下連續四週,一般車子絕對不會一天24小時都是攝氏70度,所以這個研究的狀況究竟能反映到多少的實際狀況,就見人見智了。
問:喝冷水會有小腹?女性不宜喝太多的礦泉水或山泉水?
答:理論上,喝冷水不會使人有小腹。也沒有理由限制女性喝礦泉水或山泉水,性別本身與喝礦泉水或山泉水,都應該沒有量的限制。
問:陰陽水(冷水加熱水)有助健康?
答:冷水加熱水絕對與健康任何關聯,只是溫度和能量的變化,這點是無稽之談。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

2016年世界水源日專題報導: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

報導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本報 蘇長國
引言:
你可曾想過,自己平常喝的是什麼水?
如果告訴你,其實自來水是可以喝的,你相信嗎?
在大馬,市面上那一枝枝的瓶裝水,白色蓋子是飲用水(Drinking Water),而藍色或青色的蓋子叫作礦泉水(Mineral Water),你知道嗎?
文:
扭開水嚨頭洗臉,自來水裡滲雜著“漂白水”的臭味,有時候還有點黃黃的,媽媽最愛用一塊白布,包紮水嚨頭口,說這樣可以過濾自來水的雜質,久而久之,那白布,特別是靠近水龍頭的部分,還真的變成了黃色。
好骯髒的自來水,為何大馬不能像國外一樣,可直接飲用自來水?
“其實,大馬的自來水是可以喝的,但因為水從濾水站開始進入地下水管再到住家水喉都有機會受污染,如水管生鏽及蓄水池保養不當而積聚的沙泥及塵粒,所以水供公司不推廣自來水生飲,但不代表水質不安全,不可直接飲用。”
大馬水務論壇協會通訊与政策經理彭燕莉指出,衛生部每週定期檢驗濾水廠的淨水水質,以確保自來水符合國家自來水安全標准(Drink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),包括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含量、PH值、氯含量及其他礦物素含量等。
若發現家中自來水發黃及有異味,一般推測可能是氯含量過高,或與家中水管及蓄水槽有關,特別是超過10年屋齡的住宅,因此消費者有權要求水供公司前往檢查家中水管,或讓水喉維修上門檢查水管及清洗頂樓的蓄水槽。
“情況若未有改善,問題可能發生在輸送過程中,惟大馬還無法全面更新地下水管,消費者只能依賴過濾機淨化自來水,煮沸再喝。”
她說,基本款的五層濾芯濾水機,已經可以過濾掉自來水中的鉛、鐵銹、氯、沉積物、異味,一般細菌在水溫80℃左右就不能生存,所以將水煮沸幾分鐘後,幾乎可以將水中的細菌、病毒殺死。
彭燕莉也是大馬水源与能源消費者協會,兩者都屬非政府組織,不定時參與政府相關部分會議,協助消費者監督大馬的食水安全,包括監督市場上販賣的瓶裝水及飲用水販賣機食品安全。

■我們該喝哪種水?
除了在家燒開水,瓶裝水被視為現代人第二個最容易獲取飲用水的管道。
有些人以為市面上販賣的瓶裝水一定是礦泉水,但其實除了礦泉水之外,還有其他種類的水,包括礦物質水、純淨水、天然飲用水、海洋深層水、山泉水、蒸餾水及冰川水等,種類如此繁多,消費者該如何做選擇?哪一種水才是最好的呢?
大馬水務論壇協會通訊与政策執行員藍國威聲稱,瓶裝水主要分作兩大類,即飲用水及礦泉水,礦泉水方面則包括天然及礦物質水,因為採水地、過濾方式及水含有的礦物質成份不一樣,所以瓶裝水的種類才會如此五花八門,價格從幾十仙到幾十令吉都有。
以下為大馬市場較常見的瓶裝水:
(一)飲用水(Drinking Water):源自水供公司,重新過濾的飲用水
(二)天然礦泉水(Natural Mineral Water):包括江河、海洋、冰川、湖泊及土壤、岩石層內的地下水等天然水體,不是從公共供水系統引出,只需進行基本過濾,去除原水中極少的雜質和有害物質,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如山泉水、冰川水。
不過,天然礦泉水在我國來說是比較缺少的,市面上所銷售的礦泉水大多是由自來水、地下水等水質進行處理或者人工添加礦物元素的水質。
(三)礦物質水(Mineral Water):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水,再經過純淨化加工, 添加礦物質,殺菌處理後灌裝而成。
(四)純淨水(Pure Water):簡稱淨水或純水,不含任何雜質或細菌的水,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,可直接飲用。主要是通過電滲析器法、離子交換器法、反滲透法、蒸餾法及其他適當的加工方法製得而成,市場上出售的太空水,蒸餾水、RO水均屬純淨水,但因為不含任何礦物質,長期飲用時,若在飲食方面不夠均衡的話,容易會有“礦物質缺乏症”出現。
我們到底該喝哪一種水呢?喝礦泉水補充礦物質、喝海洋深層水補充微量元素,這些都只是商人的噱頭,哪一種是最好的水,藍國威說,這無從判斷,因為沒有最好的水,只有最適合你的水。
“其實煮沸後的開水就足以滿足人體需求,再加上均衡的飲食習慣,已經足夠補充人體每日所需要的礦物質及營養。”
他說,長期飲用礦泉水,涉取過量的鈉將加重高血壓的風險;孕婦及嬰孩也不宜多喝礦泉水,但如果只喝完全沒有任何礦物質的純淨水,相對就會減少人體涉取礦物質的來源,因此礦泉水或純淨水都不建議常喝。

瓶身的標籤可以教你分辨瓶裝水的“真面目”。
有些公司標榜自己是天然礦泉水,但仔細查看標籤採水地資料,其實原水是自來水;或是強調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山泉水,但生產地卻是在國內,只要看懂標籤上的內容,標籤可以透露許多訊息。
除了瓶身標籤,大馬衛生部的瓶裝水(飲用水及礦泉水)營業執照指南也規定,飲用水瓶蓋必須是白色的,藍色或青色蓋子則是礦泉水,讓消費者直接從瓶蓋的顏色分辨手中的是甚麼水。
1.水的種類
飲用水/天然礦泉水/礦泉水/山泉水
2.行銷名稱
3.採水商/生產商公司名稱及地址
4.經銷商公司名稱及地址
5.採用的水源
是來自地下的礦泉水、井水、還是一般過濾水?若是飲用水,會注明是哪一個水供公司,如SYABAS
6.水源地
說明採水的地點,一般與採水商/生產商地址一樣
7.衛生部審核認證
標籤上必須注明已通過大馬衛生部審核,附上認證碼:KKM163(xx/x/xx)
8.標示所含的礦物質種類與含量(營養成份)
一般是列出其中含有的鈣(Ca)、鎂(Mg)、鉀(K)、鈉(Na)數值,依水的種類或特色不同,有時也會列出其他成份。
9.pH值/水的酸鹼性
標示這瓶水比較接近酸性還是鹼性,一般的飲用水介於6.5-9.0之間
7.0以下 酸性水(數值越小越接近酸性)
7.0 中性水
7.0以上 鹼性水(數值越大越趨向鹼性)
10.水的軟、硬度
水的硬度就是代表水中礦物質(鈣和鎂)的含量,含量越高,數值就越高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,所公佈之硬水與軟水的基準,依換算碳酸鈣之量為標準:
0-60mg/l為軟水
60-120mg/l為中等程度的軟水
120-180mg/l為硬水
大於180mg/l為超硬水
近代醫學研究的發現,50-150mg/l之間是軟硬適中最適合飲用的好水,想喝口感順暢的水時,就挑硬度50mg/l以下的軟水;如果是要補充礦物質或改善便秘,出於健康或美容上的考量,至少要選擇300mg/l以上的硬水。
11.水的容量
12.原產國
13.保存期限
一般標示在瓶蓋或瓶身,說明未開封前的品質保存期限,如果已經開瓶過,這個期限就不適合作為參考。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2016年世界水源日專題報導: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


報道:本刊郭慧筠
攝影:本報譚湘璇、其志勇
引言:
一直以來,非洲多數國家都處於缺乏淨水狀況,導致婦女及小孩每天須步行數公里,挑水回家供家人使用,錯過了就業及升學機會。
在石油盛產的中東地區,水源比石油來得珍貴,更成為各國的爭奪目標。而鄰國新加坡,因為缺乏水源,遂努力地開源節流,研發出新生水之餘,還致力於節約用水。
正當世界各國為水而煩惱、憂愁時,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我們,是否有盡一分綿力,去好好珍惜別人眼中非常難得的寶藏?
文:
大馬水務論壇協會研究與政策執行員藍國威認為,我國人民對水的意識並不強烈,“因為一打開水龍頭,就有自來水供應。
“只有在制水期間,人民才有所覺醒。但三四個月後,人民又自動刪除掉那段制水的痛苦經歷,再次返回從前的揮霍用水模式。”
他表示,其實國家水源問題已越來越嚴重,只是消費者看不見,因為水供公司在背後付出了不少努力。
“水源污染使我國可用的水源變得越來越少,越來越難過濾。你可以預想,以後過濾水的成本也會提高,而且人口不斷增長,遲早會造成水源危機。”
詢及我國會否成為缺水國時,他回答:“有可能!再不改掉壞習慣的話,可能20年、10年,甚至5年,就會發生問題。”
河流污染問題,其實不能全怪罪於政府執法不力,人民也須負上部分責任。工廠業者將沒有過濾的污水直接排進河裡,也會污染水源。
而河流污染的另一主要源頭,是獨立排污系統用戶沒有定時請污水處理公司,或承包商前來清理所致。
儘管肉眼看不見,但有些污水已經在不知不覺中,滲透進土壤裡,流入溝渠,再到河裡。
為了確保持續獲得水源供應,除了共同維護水源清潔,不過度揮霍用水,也是我國人民必須學習的一大學問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每人每日的用水量是165公升,也就是說,每人每月只能使用5立方米左右的水量。
然而,我國多達一半以上的州屬無法符合標準。而檳城人民的用水量,更幾乎超過標準的一倍!
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(AWER)高級經理林素芳表示,儘管吉蘭丹、納閩、彭亨、沙巴及砂拉越的用水記錄較低,但這是基於水供覆蓋範圍和水質導致。
她舉例,吉蘭丹的水供覆蓋範圍於2012年只有59.9%,這意味著10個人中,只有6個人享有自來水供應,其餘的人是靠井來獲取水源。因此,其餘40.1%人民的用水量有多少,並沒有記錄在案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大馬水務論壇協會通訊與政策經理彭燕莉指出,一個屋子裡,用水最多的莫過於廁所、浴室和廚房。洗澡約10分鐘,已耗費掉100公升左右的水量;沖洗馬桶一次,就用了13.5公升的水。
“其實高效用水的方式有很多,只是沒什麼人執行。節約用水應該從小開始教育,我們時常到學校開辦講座會,但可以覆蓋的範圍其實不廣,而講座會結束後,校方也沒有持續提醒。”
她笑說,基於水費便宜,所以提醒人民高效用水有一定難度。反而提醒人民節約用電相對簡單,因為可以用“省錢”的道理,來達到效果。
她勸誡人民要往更寬廣的方向思考,以免等到缺水問題發生,才來後悔當初過度揮霍,而長輩們要以身作則,不然小孩會有樣學樣,將用水壞習慣,一代接一代地延續下去。

用水壞習慣,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分子?
1)開著水龍頭洗菜
2)擦肥皂或洗髮精時,沒有關花灑
3)刷牙、洗臉時,依然開著水龍頭
3)天氣炎熱,依舊經常洗車
4)洗車時,忘記關掉水龍頭,任由水流失
5)庭院地板骯髒,不用掃帚清理,而是開著水龍頭,用水管噴灑清洗
6)用水管灑水澆花
7)雨季時,依然每天澆花

高效用水,人人有責
1)刷牙時,用杯子盛水漱口。
2)用中等速度水流來洗臉,這樣每次可節省逾2公升的水。
2)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,擦肥皂或洗髮精時,應該關掉花灑。
3)其實我們只須3公升水量沖洗小號,6公升水量沖洗大號。能夠的話,不妨裝置兩段式沖水馬桶;若預算有限,可以把一支裝滿水的1.5公升塑料瓶,放進水箱裡,以減少沖水量。
4)清洗食材時,先用水盆裝水。然後將食材放進水盆裡清洗,至少可節省34公升用水。
5)洗車時,先把水裝在水桶裡,再沾濕布或海綿來擦拭,最後才用水沖洗一遍。也可收集雨水洗車。另外,只有車鏡需要定時清洗,以免阻擋視線,而車身能免則免,除非真的很骯髒。
6)植物是透過根部吸收水分,所以不必用水管把植物從頭到尾淋一遍,只須往土壤澆水即可。建議使用灑水壺澆花。
7)可嘗試收集雨水,用於澆花、清洗水溝及庭院。
8)清洗食材後的廢水,可再循環使用來澆花、沖洗廁所和清洗水溝等。清洗衣物的廢水也可用來清洗水溝、庭院、浴室及廁所。
9)將水龍頭換成花灑。
10)冷氣水管滴出來的水其實是水蒸氣,並不骯髒,可收集起來澆花、洗地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廢水,其實還有一種廢水,佔據了我們生活的一大部分,卻沒有被好好運用,那就是經過污水處理廠過濾後的廢水。
藍國威表示,處理後的廢水,只會比普通礦泉水黃一點而已。它比受污染的河水還要乾淨,但最後卻回放到受污染的河流,相當可惜。
“處理後的廢水營養價值很高,英達麗水公司研發部曾用廢水澆花,結果發現植物長得很茂盛,如果用於農業用途,是很好的。但大部分我國人民,還不能接受這些廢水用於滋養農作物。”

【新加坡】
與我國一海之隔的新加坡,基於淡水資源極度貧乏,曾被列為世界十大缺水國家。一直以來,新加坡都向我國買水,以滿足當地人民需求。
2010年,進口水佔了新加坡總需求量的40%最高比例。為了實現自給自足目標,新加坡從70年代起,便開始研發新生水技術,直到2000年,開啟了第一座新生水廠。
其中約5%的新生水被注入蓄水池中,與雨水一起進入濾水廠進行過濾,成為飲用水,而其餘的95%作為工業用途。
新加坡的目標是,將於2010年,佔全國總需求量30%的新生水比例,提升至2060年的55%,以減少對進口水的依賴。而新加坡人民平均每人每日用水量,僅有150多公升,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。
與鄰國新加坡相比,我國人民抑或是政府,對於原本豐富的水資源,是否過於理所當然及毫無危機意識?其實問題已靜悄悄地蔓延,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懊悔,到時已為時已晚。
林素芳說,多數人認為,我國人民會浪費水是基於水費便宜,但提高水費並無法徹底解決問題,最重要的是提升人民對水的觀念。
“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的觀點是,若我國人民可享有低廉水費,同時亦高效用水的話,才會成為全球榜樣!”
今年,世界水資源日的主題為“水與就業”,旨在提醒人們,每份工作尤其是農業及漁業,都與水有關。我國能否持續發展,關鍵正在於人民如何愛護及珍惜豐富的水資源。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2016年世界水源日專題報導:誰是水荒罪魁?



報道:本刊郭慧筠
攝影:本報譚湘璇
引言:
2014年,雪隆地區面臨了嚴重制水問題,導致每個地區輪流進行配水措施,爾後,雪州政府決定從廢礦湖抽取水源,作為原水來源之一。
不過,其實我國應該不乏水源,加上自來水產量並不匱乏,照理說,水供不會是一個大問題。
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(AWER)高級經理林素芳說,與其把責任歸咎於氣候變化,倒不如說執法單位,沒有很好地規劃及監管水源和水務業,究竟我國在水務業管理方面,有何不足之處?
文:
問題1:集水區和水壩
林素芳表示,我國多數水壩建在森林裡,而水壩周圍地區就是集水區。
“為了讓空置的森林有收入效益,有的集水區被開發作為伐木用途,有的改為種植油棕樹。更改集水區功能,就會影響森林作為集水區的初衷。”
她解釋,森林樹木的排列方式和結構,跟油棕園迥然不同,而且根部形狀不一,吸水力及存水能力有很大差別。
“鳥瞰時,森林樹木的結構就像一把傘,有高有低。所以下雨時,雨水會呈Z字形,由最高樹木滑落到最低樹木。
“不同高度的樹木可以減緩地表水流失,土壤有時間慢慢吸收雨水,成為地下水。來不及吸收的則成為地表水,流入水壩或河流。”
然而,油棕園的油棕樹幾乎每一棵都是同樣高度,雨水以同一時間、同一速度衝到地表上,土壤沒足夠時間吸收雨水,造成過多水源流失。
“例如森美蘭的利民濟水壩,就是因為集水區改為種植油棕樹,導致水壩無法填滿,結果要撥出超過3千萬令吉,從日萊河抽取水源進入水壩。這些成本到最後還需由人民承擔。”
除了上述問題,她指出,在我國,有些水壩用途不只是提供水源,還具備防洪及灌溉作用,“當水壩用途越廣,執法機構就必須更小心地監管,不然很容易造成水荒。”

問題二:河流污染,濾水廠關閉
根據2014年大馬環境質量報告,我國河流污染日趨嚴重,受輕度污染的河流從2013年的173條,增長至186條,而嚴重污染的河流,則從25條增加至43條。
河流污染的肇因源自工廠、農藥等,但一些河流如冷岳河,最為常見的問題是,人民沒有定期處理獨立排污系統,導致河流裡的氨(ammonia)成分提高。
“每隔兩三年,用戶有必要請排污承包商前來清理,但很多用戶過了10年、20年,都沒有清理一次。當污水溢出,就會流入溝渠,再到河裡。
“濾水廠能處理的氨水平少於1.5百萬分率(ppm),當超過水平,濾水廠就要關閉,除了不能抽取河水過濾,還必須把過濾到一半的水清掉,結果造成一兩天水源短缺。”
濾水廠關閉,除了受到氨污染,當河流有油漬及顏色異常,也要停止運作。

問題三:淨水後備儲存量是否達標?
“淨水後備儲存量”指的是滿足目前淨水需求後,現有的額外淨水儲備量,幫助濾水廠應付突發性的需求增長,或意料之外的水源短缺問題。
林素芳指出,在水務業裡,必須要有10%的淨水後備儲存量,而理想的情況是要有20%。
然而,根據2014年大馬水務業指南,吉打於2013年完全沒有淨水後備儲存;而森美蘭和雪蘭莪分別只有7.2%及4.6%,也就是說,一旦發生突發狀況,這些州屬都很可能面臨水荒!

問題四:輸水管爆裂,無收益水白白流失
無收益水(non-revenue water)是濾水廠淨水供應量,與用戶有記錄用水量之間的差距,成因包括輸水過程中發生溢漏、偷水,以及提供給消防或特定用戶群,如福利機構、宗教場所等,無需收取費用的淨水。
“當中超過70%的無收益水,都是基於輸水管過於陳舊,缺乏定期維修或更換,導致溢漏而白白浪費掉。一些地區輸水管爆裂,則是基於路面車輛的重量,超過了地下輸水管可以承載的範圍。
“如果發現某地區的路時常超重,但輸水管又必須安置在那裡,更換時,就要找材質合適的輸水管。不然經常爆裂,不止浪費水源,還浪費金錢。
“另外,辨別哪個地區需要更換輸水管也很重要,如果事先沒確認哪個地區水管爆裂情況比較嚴重,而隨意更換,不只無法達到最高成本效益,還會造成更多淨水流失。”

問題五:農業用水,無人監管
根據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(AWER)資料顯示,我國的總用水量基本上可分為:家庭用戶(17%)、工商業(21%)及農業(62%)。
然而,許多工業及農業活動,是直接從河流或湖泊取水使用,所以將近三分之二由濾水廠生產的自來水,都是提供給家庭用戶使用,其餘的則是提供給工商業。
這表示,農業用水及一些工業用水數據,並沒有被完整記錄,而它們的用水量卻超過了我國總用水量的60%。

【★】最新問題:重金屬污染!
林素芳表示,兩年前,經歷雪隆地區水荒事件後,雪州政府決定將廢礦湖水引進雪蘭莪河,作為原水來源之一,但廢礦湖水其實含有重金屬成分。
“雖然過濾後,重金屬分量變得很少,但長期飲用,是否會對民眾造成影響,仍待觀察。因為重金屬是會在身體裡慢慢累積、沉澱的物質,很多時候不會有即時效應,但久了可能會造成影響。”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 

2016年世界水源日專題報導:水越來不足了嗎?


報道:本刊郭慧筠
攝影:本報譚湘璇、本報資料室、Syabas提供

引言:
水在生命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重大角色,去年9月,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(NASA)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存在,大大提升人類移居火星的可能。
水源是除了氧氣之外,生物最不可或缺的生存元素。不過,隨著全球都在追求都市化及工業發展,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已遭改變,原本極少的可用水源,也變得更岌岌可危。
80年代起,我國經濟模式漸漸由農業轉型至工商業,人民紛紛往城市發展,城市人口密度逐年攀升,對水源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。但我國的天然資源是否有能力負荷這股成長趨勢,為人民提供足量水源?
文:
水覆蓋了地球表面約70%面積,其中卻只有2.5%左右是淡水,其餘的都是海水。而在2.5%的淡水中,有約68.7%位於冰帽與冰河,所以實際上人們可使用的淡水,不到1%。
儘管如此,馬來西亞是個得天獨厚的國家,擁有豐富天然資源,熱帶雨林氣候雖使我國終年高溫,但同時亦多雨,並無過長的干旱期。
我國原水主要源自河流,當雨量充沛,濾水廠會直接從河流抽取原水,進行過濾。而天氣乾燥,河流水位降低時,水壩便發揮作用,釋放水源,來提高河流水位,維持水源供應。
飲用水的來源是一個循環,濾水廠從河流抽取原水過濾,之後通過輸水管,輸送淨水至各地區配水庫,再轉送至每家每戶。
住宅區及工商業用戶的廢水,則將排進污水處理廠,經過妥善處理後,再度回放至河流。

■我國水荒問題是天災抑或人禍?
我國擁有上百條大大小小的河流,加上飲用水來源是一個循環,水源不會是一個致命問題,但為什麼每隔一段時期,依然會發生制水?
難道是我國的自來水產量,不足夠應付逐漸增長的人口,以及都市化和工業化需求?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我國於2013年全國人口達約3022萬人,而全國濾水廠產量於2013年,平均每日多達155.36億公升。
也就是說,在我國,每人每日可配給的用水量平均高達514公升左右,遠遠超越世界衛生組織(WHO)所建議的,每人每日165公升用水量。
既然水供如此充裕,為何每隔一段時期,我國某些地區依然發生制水?究竟我國水荒問題是天災抑或是人禍?
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(AWER)高級經理林素芳指出,在我國,有三個重要因素會導致制水。
“第一,大型輸水管突然爆裂,第二,水源受污染,第三,氣候長期乾燥,其中一個因素都可造成水荒。”
“2014年會發生嚴重制水,除了由於水供的供需已達瓶頸外,就是因為天氣炎熱,加上一些河流水源被氨(ammonia)污染而引發。”
她認為,我國水源相當充足,只不過管理方面沒有很到位,所以與其把責任歸咎於氣候變化,倒不如說執法單位,沒有很好地規劃及監管水源和水務業。
“我國是熱帶雨林型氣候,乾旱季和雨季有一定規律,況且厄爾尼諾現象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,身為人類,就要懂得好好與大自然合作,懂得未雨綢繆。”

2016年世界水源日星洲副刊系列報導
(一)水越來越不足了嗎? 
(二)誰是水荒罪魁?
(三)改掉壞習慣,未雨綢繆 
(四)馬來西亞能不能直接飲用自來水? 
(五)不喝水,才會胖喔!

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

我的光明時代:忘了帶錢包

當記者的,如果忘了帶錢包出門,怎麼辦?

還是記者菜鳥時,沒車代步,每天必須從蕉搭公共巴士到富都,再轉車到採訪地方,搭車比開車需要多花上一至兩個小時的時間,每天都被迫早起,然後精神恍惚地上車,遊神似地抵達目的地,直到記者會開始才會真正醒過來,但內容太悶,一不小心又會神遊了。

早上的生活總過得匆忙,也容易丟三落四,一次抵達中央藝術坊後,才驚覺自己忘了帶錢包,翻找了背包好幾十遍,沒有就是沒有,長褲裡僅有的零錢,就剛剛用來搭這一趟車了,而這裡只是我的中途轉站,我的目的地是舊巴生路啊!忘著四週陌生的臉孔,會有好心人會相信我這個貌似學生妹,真的只是單純地忘了帶錢包出門嗎?

再慌也只能假鎮定,當時認識的人不多,手機聯絡簿裡也只有那麼幾個人,想起了介紹我入行的電腦老師,打了電話吵他起床(我是沒禮貌學生),向他求助,老師人真的很好,快速趕到現場,不但借我了我一張五十塊,還把我載到採訪現場,當年的大恩大得,讓小女子我至今沒齒難忘!

其實,忘了帶錢包這回事,應該每十個人裡,就有一個人曾遭遇過吧?像我的人生中,就發生了好幾次,你或許會說,沒帶可以回家拿,或者跟朋友借,再不然還有信用卡(喂,信用卡不是都夾在錢包裡嗎?),大不了再開車回家拿就好啦!

沒帶錢包,真的不算甚麼大事,只是人生糊塗事又記了一筆。

不過,我前輩更扯,錢包沒帶沒關係,過收費站時才發現沒錢,找遍身上車上,一仙都沒有,硬跟收銀員求情,不給過就是不給過,當時已深夜,車流量不多,沒人響鳴,對方還真的堅持要收過路費。前輩說他就倒車,調頭,在沒有GPS,手機也不能上網的年代,他就糊里糊塗地開到回家了,還真的一分錢過路費也無需給。

所以啊,當記者的,車裡、身上甚至是包包裡都要有些暗格藏錢,若真的忘了帶錢包,還有“後備金”!沒錢在身沒飯吃沒關係,現在只怕過不了收費站,還不了停車費,所以遇到有同行忘了帶錢包時,我都會願意幫忙,因為我就是吃過苦頭的過來人啊!



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

我的光明時代/性感小野貓


這是一個誤會很深的故事,而故事的始源得先從新丁說起:

“你好,我是光明日報的新人,我是欣薇。”

忘了是哪一位前輩跟我說,作為新人,主動跟其他人問好,其實很重要。這是任何職場新丁的基本禮儀,第一印象或許無法代表你的工作能力,但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有著重要作用,自信(不要過度)及保持微笑的介紹自己,這是我在菜鳥時期最主動的“謙卑”。

後來成了人家的前輩,我也常跟自家的新丁這麼說,說明些,就是先打好關係,哪怕記者會結束以後,遇到不明白的問題,基於你早前的“謙卑”及不恥下問,同行也會主動分享。如果你一個新臉孔,一直酷酷地坐在一個角落,沒人懂你是誰來自哪裡,卻在事後問人家一句:“喂,這歪鼻叫甚麼名字?”,SORRY囉,我只會給你一個白眼。

說回我的新丁日子,大約是上班一週後的某一天,我慣列向其他報前輩自我介紹時,南洋的前輩突然說了一句:“哦,你就是性感小野貓啊!”小野貓?還性感?“不是啊,我叫欣薇,光明的新人,上班不到一個星期。”我以為對方是認錯了人,再一次強調自己的欣,是欣賞的欣;薇是微笑的微,再加個草字頭,對方笑笑沒再說甚麼,但在之後的幾天甚至幾個星期,我似乎成了初識者傳說中的“性感小野貓”。

眼見我的疑惑,初識者都叫我回去問同事,我很乖,回到公司寫完稿,還真的問起坐在我對面的魁梧大兄ROBO,他張大嘴巴大笑,直言:“你是阿蓮(鄉下妹),哪是性感小野貓?哈哈哈......”為甚麼其他人都叫我性感小野貓?ROBO洪亮的笑聲把同事都吸引過來,大家一起開盅。

“JM之前就跟我們預告,即將有個性感小野貓會來上班,留著一個波浪金髮,長得不錯。”誰知道,這“性感小野貓”來公司上班一段日子後,每天也只是穿著襯衫、西褲及鬆高鞋,再配學生包,除了那頭波浪金髮,根本就是“村姑”打扮,哪來的性感哪來的時髦?但無奈謠言已傳開,造謠者是主管,要闢謠乃需時間再作澄清。

後來,我把長髮剪掉,換來個清湯掛面的學生頭,慢慢地,也沒人再喚我“性感小野貓”,而是“小野貓”或是“阿貓”。現在,會喚我“性感小野貓”的應該也只有資深攝影龍哥,沒出任務的時間,就愛坐在記者座位看著我們打搞,偶爾還會唱幾句“小薇”或是“路邊的野花不要採”。

龍哥在7年前已經退休啦,而這當年的這隻“小野貓”也變成了“黑肥貓”。

星洲週刊專題:愛情信物

引言:
愛情信物,是兩人愛情裡的見證。
從手帕、花露水、口紅紙、老懷錶、情信、音樂盒、情侶錶、手機、戒指甚至是房車、洋房,愛情信物也經歷了一個由儉到豐的過程,每一件信物所見證的不但是一段段愛情故事,還有每個時期不同的時代背景。
信物之於愛情是一種承諾,但如果愛情走了,承諾沒了,依然緊握在手心的信物,也只是提醒著彼此關係的結束與背棄。
當愛已成往事,相愛時留下的信物已經沒有意義,曾經的甜蜜變成回憶的負擔,失去戀愛色彩的信物,也就成了愛情遺物。






報道:本刊 張欣薇
攝影:照片受訪者提供
在網上搜尋“愛情信物”一詞,有文字記載,人類最早的愛情信物是一顆蘋果,那是亞當在伊甸園獻給夏娃的禮物,如果沒有這顆蘋果,說不定就沒有人類的繁衍生息,愛情信物對於維繫一段感情或是婚姻,似乎有某種特定的魔力。
透過古代詩人的作品,或是電影、電視劇橋段,我們知道手帕、簪子、香囊也可以用來傳情達意,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,那時候的人相愛很簡單,只要倆情相悅,哪怕是一朵小花、一隻貝殼或是一顆相思豆(紅豆)都可能成為讓對方心動的愛情信物。
不必表白,卻彼此珍惜;沒立契約,卻也彼此守信。
文:
跑船的曹少鵬,在船停泊港口時偶遇書店女孩黃桂玉,對她一見鐘情。
返航後,曹少鵬向媽媽討了枚戒指,再漂洋過海給女孩定情,如今攜手四十載,曾經在貨輪甲板上給她寫的短箋,是他們相許終身的愛情信物。
“如果不嫁給他,我怕他會跳海。”嫁給曹少鵬時,黃桂玉才22歲,在事隔近40年以後,回憶那些年為何會這麼大膽嫁給一個跑船的,她不停地“呵呵呵”笑著,眼角的魚尾紋是歲月的見證,也是幸福。
“電話裡頭那個男生,很開心地說,我買了大衣,鏈子都買了,外套跟西裝褲都做了,我要來娶妳了!這個男人對妳這麼忠心,不嫁他不行,不嫁?他真的會跳海,因為他是跑船的啊!呵呵!”
1978年,原來住在沙巴亞庇的黃桂玉在山打根港口附近的書店工作。某一天,突然有個男生來到她面前,叫她站起來。
“那時候,我在跟船長說話,突然看到書店裡有個漂亮的女生,長得很高,忍不住多看了幾眼,覺得不錯,就不想放過(錯過)她了。”曹少鵬立刻走到黃桂玉的面前,說了一句:“妳好高啊,站起來看一看?”
比高?這是哪門子的搭訕啊?曹少鵬解釋,“小姐妳很漂亮”這開場白太普通了啦!
那個時候,來自台灣高雄的曹少鵬在台灣一家船運公司工作,隨貨輪到東南亞各地,印度、日本、韓國、馬來西亞,那一次,貨輪剛好停泊在山打根港口長達20天,為他造就許多接近黃桂玉的機會。
“第一次見面他就約我吃飯,但我怕,不敢去,除非他也請我同事一塊吃,他說好,可是我同事當晚沒空,所以就沒答應了。”
第一次邀約黃桂玉,曹少鵬吃了閉門羹,只好每天泡書店,甚至打探黃桂玉平時會去的地方,再假裝偶遇。後來,兩個人還是約會成功,一起吃過幾頓飯,彼此都有了好印象,但船卻要走了。
依依不捨的他跟她要了電話號碼,還有地址,跑了7年的船,他不曾像現在這樣,每天都在期待下船,每一天都有講不完的話想對她說,卻礙於海上生活沒有通訊,只能把思念化成文字,每天給對方寫信,一旦船停泊港口時,他就飛奔到郵局寄信,再找電信局打國際電話,一解相思之愁。
“我沒有給他回信,都是他在寫信。”因為受英文教育的黃桂玉其實只懂得簡單的華語,有時候讀著曹少鵬的信,她還需要翻查字典,根本不可能給他回信,若以英文書寫,就輪到曹少鵬看不懂了。
“她 不會寫,但會說一點點中文,我都聽得懂,不過就有一點點的馬來音,哈哈。”問會不會雞同鴨講,曹少鵬說溝通沒問題,卻從黃桂玉口中獲悉,當年曹少鵬問她願 不願意跟他交往看看,她很爽快地答應說好,因為她以為“交往”就是交朋友,當然沒有問題,卻不知道“交往”其實是拍拖,是要在一起。
隨著曹少鵬的信越來越多,情話越來越肉麻,黃桂玉才發現對方的“交往”原來是很認真地。後來在香港給她打了一通電話,說要來娶她,要她辦好護照及簽證,不久就真的來了,還超速度,三天就把婚事辦好。
其實,曹少鵬原來計劃要在亞庇逗留三個月,慢慢籌辦婚禮,豈知船運公司臨時決定撤離東南亞,改跑美國長途航線,那是最後一次逗留沙巴,曹少鵬在下船後,立刻打電話通知准娘子,喜帖趕緊印一印,船三天後就要走了。
曹 少鵬就在這三天裡,見過岳父母、行婚禮、辦喜酒,然後再從亞庇趕到斗湖港口搭船返台灣。一對新人就在船上度蜜月,“漂流”了一個星期,船才抵達台中港口, 兩人再轉搭國光客運(長途巴士)回到曹少鵬位於高雄的家,連日奔波後,黃桂玉從此換了身份,從書店女孩變成了大馬籍新嫁娘。
配文:
曹少鵬說,與黃桂玉交往沒多少,他就跟母親要了一枚戒指。
“我告訴母親,我認識了一個女子,她就是我的太太,我要送給她。”那是母親的戒指,是他父親送給母親的定情信物,他現在要轉送給情人,他未來的另一半,這戒指就是以後的家傳之寶。
他們交往一年,但實際見面的次數,不足五根指頭,曹少鵬都在跑船,貨輪每隔2個月會抵達沙巴一次,有時候停泊在拿篤或是斗湖港口,曹少鵬就必須偷偷跑到山打根,黃桂玉工作的地方,或是她亞庇的住家相聚,其他時候就只是依賴書信及電話聯繫。
那個時候,海關有限制船員行動,不能離開碼頭30公里,所以要“偷偷”。
現代人結婚,都說要求婚,曹少鵬說,他們是在有共識的情況下步向婚姻。“我很清楚,她就是我要的人,交往的最後都是往結婚的方向走,這是尊重婚姻,否則就不要浪費對方的時間,害了人家。”
婚後,他沒再跑船,在高雄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。
“太太遠嫁台灣,沒有親友,也沒有同學,只有我。”怎麼可能讓為愛相隨,離鄉別井的她一個人?難怪黃桂玉說:“他這麼認真,我不嫁他不行。”
兩人婚後育有一子一女,一起在台灣生活16年後,曹少鵬了解岳母心疼女兒遠嫁台灣的思念,一家四口搬到亞庇住了5年,再遷移吉隆坡生活,後來因為孩子希望返台求學及發展,一家四口又回到了台灣。
黃桂玉說,自己的愛情不算轟轟烈烈,在她們眼裡,愛情很單純,就像婚姻誓言:在上帝和眾人面前,我對你承諾,我將永遠愛你,不論病痛或健康、富足或貧困,我們會愛,尊重並珍惜對方,至死不渝。
曹少鵬今年67歲,黃桂玉60歲,配合訪問,黃桂玉翻箱倒櫃把先生的情信,還有戒指都找出來了,她現在的中文造詣應該可以看懂舊情信的一字一句,兩人再次回首彼此的愛情故事,聊到每一個回憶點都充斥滿滿的笑聲,猶如昨日,卻已是半輩子。
訪 問的最後,黃桂玉認真回答小記之前的提問,為甚麼這麼大膽嫁給一個跑船的外國人?“因為他人很好,有責任感,最讓我感動的是,他願意為了我受洗成基督徒, 因為我爸是執事,他希望我嫁的是基督徒。再偷偷告訴你,第一次見面時,他說我很高,其實那個時候我穿了三寸高的高跟鞋,當然高啦!哈哈哈。”
兩個人依偎在沙發上,閱讀著、回憶著,再一起大笑,那樣的畫面光想就很溫馨。
牽手後就是一輩子,曹少鵬說過,他那一輩都是這麼想的。






報道:張欣薇
攝影:賴國華

“我們的愛情一點都不含蓄!”
劉嘉駿(23歲)與莊琍茵(19歲)這對90後情侶,在社交網站上有個《我想,幸福了》愛情粉絲專頁,上載的文字或圖片都是兩人的戀愛小故事,還有兩人的情侶合照,磨鼻子、碰額頭、小親親,公開放閃。
粉絲專頁設立迄今不到一年,卻已經累積了不少人氣,有些帖子上載後可累積近萬個贊,還有逾千個分享。
他們把自己的愛情掛在線上,在眾目睽睽下談戀愛,他們的愛情確實一點都不含蓄。

談到情侶照拍攝,少不了“Follow me”牽手攝影集,俄國攝影師奧斯曼(Murad Osmann)與女朋友納塔莉(Nataly Zakxarova)因為拍攝“Follow Me”帶你去旅行系列照片紅遍全球,甚至被網民喻為全球最幸福的情侶。
還有一對韓國異地戀情侶Danbi Shin和Seok Li,也因為“異地戀合照圖”而被網民形容成最甜蜜的情人。他們一人在紐約,一人在首爾,兩地相隔14小時的時差,為了能讓彼此生活融合在一起,他們開始 “一半&一半”的計劃,用餐時或是走在街上,各別拍攝構圖相似的照片,再將彼此的照片拼成一張,一個日一個夜,一個左一個右,即使沒辦法牽手,但 照片可以。
劉嘉駿與莊琍茵目前也是遠距離戀愛,一個在新加坡,一個在吉隆坡,三百多公里。
從事電影剪接師及後製總監的劉嘉駿,工作很忙碌,每當有時間與還是學生的女友相聚時,他都會拿起相機拍下她的笑、側臉或是背影,慢慢地他發現,彼此的合照很少,而萌起自拍情侶照的念頭,想念的時候見的是兩個人的甜蜜,不是一個人身影的孤獨。
從此,單眼相機跟腳架,成為兩人約會的必備道具;設腳架、框好構圖、預設時間、擺好甫士,倒數最後3秒然後“卡擦”,再重看照片,不滿意繼續再多拍幾張,對他們而言,拍照是約會的小情趣。
在家裡拍、用餐時拍、去逛街時拍、晚上在無人的街上拍,就連去超市買東西、逛家具店,他們也一樣照拍,女生站在手推車上,男的作勢在推車,面對鏡頭的自然表情,讓照片拍出日常生活的寫實。
用照片記錄甜蜜的愛情
兩人去年去泰國旅行時,也將機場候機室變成“攝影棚”,“Follow me”攝影集是牽著手帶女友去旅行,劉嘉駿用行李手推車載小女友去看世界。
拍照的地方都是公共場所,保安人員不趕嗎?沒有因為“阻街”而被罵嗎?“我們都會注意,不要在人潮太多的地方照相,若突然有人要路過,也會立刻拿掉腳架,不要阻礙任何人;有些地方,我們會事前詢問取得允許;有些是即興的,拍了趕快走。”
因為要同時兼顧環境、人及鏡頭的對焦,他們試過花了45分鐘才拍到一張照片。
“每一次拍照,要設腳架、對焦,其實很麻煩,不過照片是其次,重點在過程,那是我們兩個人一起 完成的作品,我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。”莊琍茵說完,輪到劉嘉駿接話,他說照片會讓他們回想當時的點滴,像他這種記憶力不好的人(連女友的電話號碼也記不 住),只能用筆記本或影像來記錄。
有時候,他們也會上網參考其他攝影師,或是很紅的情侶檔的作品,尋找下一次拍攝的靈感,劉嘉駿會在照片裡隱藏著數字,紀念這一張照片是在一起的第幾天拍攝。
他們用照片記錄愛情,鎖住回憶。
剛開始,照片只是上載至個人臉書賬戶,因為反應太好,劉嘉駿特別開了《我想,幸福了》愛情粉絲專頁,用來經營他與女友的愛情,有時候還附上心情手札,空中傾訴思念,只是看的人不是只有莊琍茵,還有很多很多人。
如果有一天,兩個人分手了,這些在“雲端”的甜蜜照片,該怎麼辦?
以前談分手,情侶都會把曾經的合照撕開兩半,意味從此一刀兩斷,網上的照片經分享轉載後,要怎麼刪除?
“我們也有想過這個問題,專頁現在已經有很多追隨粉絲,如果分手了,感覺會被全世界看笑話。”莊琍茵說,她仔細研究了好幾個可能導致兩人分手的因素,他工作很忙會冷落她、經常不在本地,甚至會因為工作因素與女性或藝人太親密,這一些她都可以容忍。
他們甚至幻想哪一天,有人喝醉酒,搞一夜情,也一樣可以接受,新世代的愛情忠貞尺度就是跟以前不一樣。
莊琍茵說,種種可能都會被克服,她很有信心,他們不會分手。
拉拉熊告白,成功牽手
擺脫盲婚啞嫁,踏入自由戀愛時代,示愛方式開始變得豐富多彩。去年的情人節,劉嘉駿在法國村訂了餐廳,趁莊琍茵不留意時,換上整套的“拉拉熊”裝,重新出現在她面前,獻上鮮花和禮物,熊掌還捧著紙卡,寫著: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?
不知情者還以為,這浪漫的場面是哪一個男生在求婚,讓女生感動得哭了。
正式告白後,莊琍茵就這樣牽著一隻熊,遊走法國村。
兩人原來是網友,在社交網站上互相關注彼此的動態及聊天,有一天,劉嘉駿約她見面,兩人去看了一場電影,然後說空調太強,一直緊握著女生的手。電影散場後,莊琍茵問:“為甚麼牽我的手?”
“因為我喜歡你。”劉嘉駿的告白讓莊琍茵羞紅了臉,拔腿就跑,劉嘉駿只好跟著追,一番追逐後,兩人又若無其事地吃晚餐。那之後,莊琍茵一直覺得劉嘉駿的告白太隨便,不認真而拒絕承認自己是他的女朋友,所以才有了後來的“拉拉熊”告白戲碼。
上個世紀,有的人活了一輩子,可能都未曾聽過另一半對她說“我愛你”3個字,劉嘉駿說,現在說“我愛你”很容易,你現在可以愛這個人愛得要生要死,但不久後,你還是可以再以同樣的方式愛一個人。
“我們父母的年代,愛得很含蓄,現在比較開放,說愛一個人很簡單,但要做到才難,所以需要用行動去證明,讓對方有信心跟你一起走下去。”
如果連愛都不敢說出口,還有甚麼資格談戀愛?
劉嘉駿瞭解,兩個人在一起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,不是你說喜歡他說愛、然後在臉書上放個關係就成 了,在一起需要包容、坦誠、互相走入那一個與自己世界不一樣的世界裡。對他而言,愛情裡,開始一段感情需要的是感覺,但維持一段感情的是習慣,但大部份人 都認為,要是沒了感覺,僅剩習慣,這不叫愛。
“我不知道所謂天長地久的愛情是怎樣,但我想,愛人,再愛,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著心動與感覺,那樣的愛會很累人。愛,應該是舒服的、自然的、簡單的,而她卻會在你不知覺中成為自己生活裡最不可或缺的習慣。”
那種兩個人無論過了多少個年頭仍一起吃飯、一起睡覺、一起分享工作上的樂與苦、一起為一部電影感動、一起自拍、一起旅行、一起為生活目標而努力而互相勉勵、一起做傻事兒的習慣。
手作愛情信物──小粒鹽
在他們“放閃”的照片裡,偶爾會發現一隻小小的灰色布熊,靜靜地坐在角落,或是掛在劉嘉駿的口袋裡。這布熊有個名字,叫“小粒鹽”,是莊琍茵親手縫製的手作品,是他們的愛情信物。
不論到哪裡,劉嘉駿都會隨身攜帶這隻小熊,就像是有她陪伴一樣溫暖。
現在,“小粒鹽”在網絡上也稍有名氣,走在路上,有些網友因為看見這隻布熊,而認出他就是《我想,幸福了》專頁裡的男主角。
至於它為甚麼叫“小粒鹽”?再告訴你,莊琍茵的小名叫“一粒鹽”,所以猜到為甚麼布熊會叫“小粒鹽”了嗎?這就是專屬於熱戀小情侶的浪漫。



電視劇中,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一幕:“這都是你送我的,現在統統還給你!”說話的女人,哭紅了雙眼。
“你不要的話,就全部丟掉吧!”男人說完,調頭就走,女人痛哭跪下,再默默地將紙皮箱裡的回憶擁在懷裡,抱回家,藏在床底下。

不想再睹物思人,卻一直無法忘懷過去。
分手後,愛情的結束亦宣告著一段感情的死亡,看著兩人一起用過的物品,互相送贈的禮物,第一次見面的鑰匙圈、第一次情人節收到的情侶表、第一次旅行的合照,這些東西通通都變成了劍,不斷地刺進你的內心深處,痛得心都揪成一塊。
面對這些重要的回憶,分手後的東西應該怎麼處理?
在歐洲東南部,有一個叫克羅埃西亞(Croatia)的國家,那裡有一座失戀博物館(Museum of BrokenRelationships),收集來自全球各地失戀情侶不想再保留的愛情信物,情書、訂婚戒指、內衣褲、按摩精油,每一件展品都在祭奠一段愛情。
去年,大馬創作歌手李欣怡在全馬各地咖啡館辦了好幾場音樂巡演,每一次表演,她都帶著相同的行 李箱,原意是要收集歌迷的舊回憶及愛情故事,沒想到最後卻成了一個載滿愛情遺物的收納箱,後來在朋友Sam的建議下,她們在八打靈再也的 Awegallery辦了一場“愛情遺物展”。
“愛情遺物展”為逝去的愛舉行告別禮,給曾經擁有的情感,有了宣泄的出口,將愛的回憶珍藏在這裡,然後繼續前行。
原來,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愛情遺物,但其實,分手後的自己應該怎樣處理,也是一個問題。某個程度上,一段感情結束以後,不論是說分手還是被分手,那個自己也已經是一份遺物了。
李欣怡自己也談過好幾段戀愛,有些因為發現彼此不合而無奈分手,但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劈腿、說謊的,害她在失戀期狂吃發泄,胖了8公斤。
“因為很難過,所以就一直吃,結果看見胖了的自己也一樣難過,但還是一直吃,發胖、吃地循環下去。”
失戀沒有解藥,但失戀可以練習。她說,沒有人可以贏得過時間,儘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把精神花在朋友、家人、事業,去發掘更值得的方向,寫歌也就成為她舒發情緒的管道。
她說,現在的愛情觀跟以前確實不一樣,現在的愛情是找一個對象,不是找一個我愛的人。這是否說 明現代的愛情多了很多選擇?“不,是生活條件多了,汽車、包包的款式變多了,物質需求多樣化,我們把生活條件融入愛情當中,依據你想要的生活條件去選擇愛 情,我要選擇開寶馬還是馬賽地的男友?我要選擇OL還是空姐成為我的女友?卻誤以為這是愛的理由。”
同樣的道理適用於愛情信物的種類上,早期時候,手帕就可以定情,一封情信就等於全世界,現在因為有了物質的追求,普通的定情信物已經滿足不了一些情侶,所以才要鑽石戒指、汽車、洋房。因為愛情消失後,你不會甚麼都沒有,你還有比愛情更具價值的信物。
李欣怡說,愛情永遠只有一種,複雜的是生活和人的慾望。
年輕時,她希望有情人呵護,只想得到;但現在,她理解愛情是一種責任,需要付出。
每個遺物
都有一段愛情故事……
談過幾段戀愛,李欣怡收過最有意思的愛情信物是情人手寫的打掃家務兌換券,看似有點小幼稚,卻很有心思,這張兌換券她一直都沒用,情人後來也變成了朋友。
“我是一個可以跟前男友當朋友的人,所以分手後,那些有回憶的愛情信物我都可以視若無睹,反正就是死物。”好比那張兌換券,其實還在,偶爾還會拿出來笑笑對方,愛情嘛,少了愛,就甚麼也不是了。
當你真正放下這段感情,二人即使再相遇,也不會如當初那般面面相覷;那些愛情過後的遺物,也一樣。
無心插柳促成的“愛情遺物展”,正好製造了一個“放下悲傷”的平台,有的人會悄悄把信物放到行李箱裡頭,之後再私訊她自己的愛情故事;有的則勇敢地站在眾人面前分享,有人哭,有人笑,每一個遺物都有專屬於它的愛情故事,而故事的分享,或許可以影響下一個人。
愛情的結束,可以干脆利落,也可藕斷絲連,如果不能好好處理分手(遺物),確實會影響失戀者之 後的生活。李欣怡記得,第一場音樂會上,有一個坐在角落的女生,幾乎每聽一首歌,每一則愛情故事都在落淚,接著的每一場,她都有出席,李欣怡一直都在留意 她的變化,來到最後一場,女生的笑容變多了,也變漂亮了。
“愛情遺物展”結束後,有人要求取回遺物;也有人表明不再需要它,讓主辦單位自行決定最終的處理方式,拍賣或捐作慈善用途,把遺物轉化成另一種有用的物品,這何嘗不是一種重新開始?
LOVE模型
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。在馬來西亞和澳洲的遠距離戀愛。我和他對彼此都很喜歡很喜歡。
可是我知道他在那裡已經有人了,雖然感情已經付出,可是我不想成為真正的第三者。
所以那一天,我讓他選擇。他說他會選擇我。
可是第二天,我接到他的電話。他說我們別這樣下去了。我痛哭,我問他為甚麼?不是說要選擇我嗎?
他說他的女朋友知道了我的存在,就在他決定要做選擇的時候,她給他撥了一通電話。
“電話另一端傳來強烈的風聲,她說她站在一個很高很高的地方。”他不能選擇我,因為她以死相逼。
站在生命面前,若我的愛情顯得渺小,好像也是一種偉大。
一對情侶錶
我是HIV患者,這是他送我的第一份禮物,不貴重,也不是名牌,還是街邊買的。當時沒有錢,沒房子,沒車,但他用行動告訴我真愛是可以克服一切。
但……他的愛後來變得好重,他之後吸毒,他對我的傷害也許也是因為吸毒後迷失,但我還是放棄了這段婚姻。每次看到這對錶,我就會自責,覺得自己很自私,他沒有介意我的病,但我卻逃了……
每次看到這表,我都相信他是愛我的,曾經吧。
不高的高跟鞋|
那時候的他一直都不讓我穿高跟鞋,我170公分,他173,視覺上是一樣的高度。他不喜歡我比他高,所以不讓我穿高跟鞋。
他說,男人總要駕馭女人,所以女人不可以比男人高。偏偏我又很愛穿高跟鞋,我們為了這件事吵了很多次。
那一天下午,我本來要從公司開車去新山辦事的,可是因為忘了一些文件結果出發前要回家拿。我回到家,看到這一雙女人鞋,在我們的家門口,驕傲地擺放著。
我衝進家門,打開房門,看到了我生命裡最齷齪的一幕。那女人連跑帶逃的,連這雙鞋都來不及拿走。
之後的淚水已經不值得一提。我留著這雙鞋。
我想那女人也像我一樣愛穿高跟鞋,可是為了遷就他的高度,只好選擇了這種不高不矮的尷尬高度。
幸好我最後也遠離了這種不三不四的尷尬愛情狀態。
鞋,要來提醒我,男人要駕馭的何止是女人的高度,還有自我的獸性。
中古收音機
我跟他相愛不久後便收到公司的通知,要到溫哥華工作一段長時間,當時我們都年輕,都來自不太富裕的家庭,他畢業後一直不得志。收到要到加拿大通知的那一天,我興奮地跟他分享,他臉上卻沒有一絲高興的神情,很久以後才明白,這是男性尊嚴的脆弱面。
到了加拿大後,我們只靠ICQ聯絡,他偶爾憋不住會買國際電話卡打過來,往往不說話……這幾個月很難熬,回國的日子近了,我在跳蚤市場看到這架中古收音機,想要帶回去給他,他一直都喜歡這些舊東西……
回國後,我們就分開了,他無法從不得志的脆弱裡跳出來,我坦白說愛他,但沒辦法一直跟隨這樣的男人,他大發脾氣,用很劇烈的方式來表示他的憤怒與不平衡,待他平靜後,把東西收一收,離開了跟他共租的房間……
這中古收音機,他一次都沒有用過,就這樣跟了我十多年,最近獲悉他已經結婚,育有兩個孩子,早移民了,我心頭一鬆,覺得是時候放掉這件物品。
這收音機來自一個電壓不同的國度,我曾使用變壓器,發現附在收音機上的跳碼鬧鐘不是跑快一些就是跑慢一些,雖然發出一些嘶嘶的雜訊但收音正常,這可能是我們當時的愛情了。








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

我的光明時代:第一天上班

2003年5月19日,是我第一天到《光明》上班。那一天,因為還沒有職員證,所以只能以訪客的身份在接待處,讓接待員替我撥通內線,通知單位有新人報到。

“妳跑甚麼組啊?”
“我們最近有缺人嗎?”
“不是才請了一批新人?”
“妳怎麼是19日才上班這麼奇怪?”

坐在一個還不確定會不會是我未來座位的椅子上,看起來(後來也確實是)很親切的佩妮,還有秀麗開始問了我好幾個問題。她們都是意外組的同事,對於我的一問三不知,兩人自行揣測,我應該會是意外組新成員,因為普通新聞組在三月,才剛剛來了三名新同事,秀麗也是那個時候進公司,而佩妮則是同年的一月,雖只是幾個月,但已成了我的前輩。

第一天上班就有了採訪任務,跟著秀麗到馬華投訴局,看見那一位傳說中的“Michael Chong”。那個時候,處理投訴新聞的政治人物不多,而馬華的張天賜因為有配合電視節目演出而出盡風頭。

那一天,幾個記者圍著一張大圓桌,桌子中間還有一壺茶,張天賜說了兩個投訴個案,投訴者也現身說法。無奈已是十年多前的事情,關於投訴內容,我怎麼也想不起來,只記得,一直以為第一天上班應該只是呆坐在公司看報紙的我,突然被派出採訪,還要是兩則新聞這麼多,說不忐忑,就是騙人。

秀麗說,記者外出採訪回到公司後,必須向主管匯報新聞內容,主任後來要我嘗試寫那篇較簡單的,秀麗就負責案情較複雜的內容。那個年代的媒體電腦操作只有大易輸入法為主,雖說學校老師有教,但要我即時使用大易寫文章還是沒辦法組織出來,只好先手寫,再依文章一粒一粒打字。

如此多舉一此,大大影響進度,秀麗稿寫完了也上傳了,而我還在打字,或許是看不過眼,也許是憐憫我第一天上班就要寫新聞,秀麗二話不說,要我讓位再接過文章,替我打起字來,順利趕在版位截稿前上稿,然後帶我到樓下食堂,與所有同事喝茶聊天。

上班的第一天,完成手上工作已是下午5點,我就這樣錯過了午餐時間。

這就是前輩說的,新聞記者三餐不定時的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