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三個星期,就要迎來“羊咩咩”年,媒體業與其他服務行業一樣,新年照常營業,除了大年初一及初二沒報紙看,其他時候照常出版。為了讓同事們都有機會享有“過年假期”,老板早在一月初就要記者呈報假期,方便同事相互協調,你休假時我工作,確保有人stadby跑新聞。
只不過,要請假的同事,都需要先提呈新年備稿體裁,以備新年期間“聞荒”之用,也因此,在過去幾週,還有未來的兩週內,除了日常採訪工作,大家都忙著找新聞,約訪問,構思新聞特備。
看在一般人眼裡,沒有新聞或許就是好消息,為甚麼還要找新聞?事實上,報社不可能開天窗(意指因為新聞檢舉而被迫抽去稿件,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;如今亦可用作新聞不足無法填滿一個版面),所以記者不能一味等新聞發生,而是要去找新聞,特別是在新年或是其他公共假期前夕的新聞淡季,政治人物都放假去了,國際間、體壇甚至娛樂界也沒有重大事故,都是新聞策劃最頭痛的事。
以新年為例,你不可能希望大家都在“嘻洋洋”的時候,翻開報紙都是不吉利的意外消息吧?
剛加入的同事問起,新年備稿都在做些甚麼?要怎麼找?那是日常記者會之後,再自行發掘的大小新聞,雖說刊登期是在新年期間,但不一定要與新年相關,少了時效性的限制,體裁也可以較多元化,從舊報紙中翻閱可跟進的新聞報導、從身邊朋友或平時接觸的人事物中再發掘,或是自行“炒作”。
比如查探鞭炮、煙花的黑市價格、了解經濟不景,民眾辦年貨及各行業的情景,或是提醒回鄉的遊子要鎖好家門、新年出國旅遊風氣等,又或者是曾經受訪的可憐家庭,在接受大眾經濟援助後的近況,還有哪些新鮮事如趁新年假15天環遊世界(若有此人,歡迎洽談筆者)、羊年人瑞養生之道等等。
所以,新聞不一定是要發生了的事情,可以制造但謝絕捏造,一切還是需要真實根據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