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

[週刊專題] 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關於領養與收養的專題報導系列二

 


■引言:

理想的家庭都有著一個樣板,充滿愛與和諧,但現實是,世界人口這麼多,貧富差距甚大,還有其他社會因素導致,這個世界或許沒有所謂完美的家庭,不一定每一個小孩都有機會在原生家庭長大。

如果可以選擇,誰會把自己的十月懷胎拱手讓人?

那些被送走的孩子,他們的未來又會怎樣?

一段被切斷的關係,一個被交換的人生,從此有了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■文:

以前,很常看到登報尋親的新聞。某某人因為年幼,家境貧窮,爸媽把小妹送養,事隔數十年的現在,想要找回失散多年的親姐妹;又或者是一個異族同胞,年幼的時候就被華裔父母送養,現在雖已改教,但還是想認祖歸宗。

三個月前,陳國慶就在面子書中看到一則尋人啟示,對方要找的人是他已逝的父親。

“爸爸以前有告訴過我,他是被領養的,或者說,是被賣掉的。那時候,親生公公因為嗜賭成性,欠下許多債,只好把我爸賣掉了,賣給了陳家。”

只是沒想到,在父親去世以後,親生公公突然“出現”,他一下多了五位姑姑,兩位伯伯,一位叔叔,有種說不出口的奇怪情緒。

“或許是因為內疚吧,所以想找回,可是我爸都不在了。。。。。。 ”

過去的日子,他父親過得不算好也不算壞,知道自己不是陳家親生的小孩,所以總是小心翼翼地,生怕不小心做錯了事,就會被趕出家門。其實,養父母對他不錯,但他總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孩子,害怕會再一次被拋棄。

這種感覺,在結婚成家以後,才慢慢淡去。

陳國慶帶著家人跟親生公公相認,但其實也只是說了幾句話就離開了,血緣上他雖是公公,但其實也是陌生人,而85歲的老先生在多年以後,想找回當初賣掉的兒子,卻發現兒子竟然比他先走一步,當初的分開就再也無緣相見。

被賣掉的孩子,心裡一直存在孤單和被遺棄的恐懼,希望快點長大避免自己再一次被拋棄;把孩子送走的父母,心裡也總有愧疚,或許就會被這股愧疚感折磨一輩子,成了遺憾。

許慧心有兩位外婆。她的親生外婆有12名孩子,7名女兒5名兒子,她的母親排名第13,據說,親生外婆在懷上母親時,經常生病、不舒服,有道術師聲稱腹中娃八字與親母不合,所以一出世最好送養,否則養不大。

她母親出世時,也確實很瘦小,如長輩說的,像隻貓咪一樣,生怕養不活。

親生外婆就四處打聽,找到了現在的外婆,知道她只有兩個兒子,想要女兒,就把剛出世的母親寄托於她。

“後來才知道,其實也不是甚麼八字不合,主要還是因為經濟的問題,兩個大人加十幾個孩子,三餐都有問題,哪來的能力再照顧多一名嬰兒?所以,才把母親送走,希望她不要受苦。”

慧心的母親是在十多歲以後,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原來就是那個常跟母親閒話家常的女士,當時也沒有刻意去相認,一直到結婚生子以後,兩家人的關係開始變得比較密切,逢年過節也會互相拜訪,慧心與弟妹也知道,自己原來有兩個外婆、外公。

親生外公過世前,指明還有一個女兒還沒回家,指的就是她母親。

“那時候,母親有趕回去,叫了親生外公一句爸爸,之後雖有參與出殯的過程,但就沒有跟其他的孩子一樣戴孝。”

領養與收養兩戶人家,還是有畫了一道界線,彼此都清楚自己是家人但再也不是家人。

“生娘不及養娘大”是慧心母親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她理解生娘當初把她送養的苦心,但她更感恩於養娘一家的關愛與教育。被領養的母親,成了家中唯一的女兒,被全家人捧在手心,不需要洗衣煮飯,還可以上英校讀書,相比之下,她的其他親生姐姐們,年紀小小就要外出工作養家,母親被收養,相對是幸福的。

換了一個環境,她有了不一樣的人生。

其實,如果有得選擇,誰會把自己的十月懷胎拱手讓人?

家境貧困養不起,或者孩子患疾,逼於無奈所以送養,希望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;也有未婚生子或意外懷孕的,不想要不能要所以送走;再來就是很多女兒沒有兒子,或者很多兒子沒有女兒,所以交換孩子,這些都是70年代以前的農業時期,最常聽聞的。

只是,送養後,命運不一定就此變好,也有變得更壞的可能。

曾永康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兒子,上有5個哥哥,而他的伯父則有7個女兒,反正都是同姓同宗,婆婆建議兩家人互換一個孩子, 從此伯父伯母成了他的爸爸媽媽,而伯父最小的女兒,變成他親生爸媽的女兒。

兩戶人家依然同住屋檐下,只是他的爸爸媽媽換了別人。

過繼時候,他才兩歲。當大家都以為兩歲的小孩懂甚麼?但他可以感覺到,原來屬於他的親密家人都消失了,親生父母突然對他很冷淡,哥哥們都不跟他玩了,現在的父母又忙著工作,照顧他的人是他的“6位姐姐們”,他的世界在改變。

再長大一些後,他知道自己過繼,原來是為了要以一個“兒子”的身份為終老的養父母擔幡買水(華人治喪儀式,一般由兒子負責)而開始懷疑起自己的“存在價值”,他的出生,其實又是為了甚麼?

曾永康現在已經50多歲,依然維持單身,因為他不懂要怎樣去愛一個人。

家對他而言,又是甚麼?

我有個同學,他不是馬來西亞人。我忘了是菲律賓還越南籍,他是養父母買回來的孩子,養父母有四個女兒,沒有兒子,所以把他買回來。這不是甚麼秘密,全村人都知道,因為他的樣子、膚色甚至個性都跟家人不一樣,姐姐們都是名列前矛的好學生,而他是學校的問題人物,打架、逃學、抽煙,爸爸亂棍掃打的戲碼常常上演。

後來,他也沒上中學,最後還離家出走了。

被收養的小孩,心裡都會比一般的親生小孩敏感,心上總有一塊無法愈合的傷疤,一碰就疼。如果收養家庭沒有辦法讓孩子擁有家的安全感,孩子很容易會墜入受害者的位置,甚至可能會出現“反正我又不是你親生的”這類自暴自棄的想法。

有一股怨恨和失落,氣憤自己為甚麼會被遺棄,怨恨原生家庭,怨命運,屏蔽了養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,人生因此顛沛流離。


更多報道:

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系列一

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系列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