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

環保從自己做起

“棕色放玻璃,藍色放紙張,橙色放塑膠、鋁和鋼管……”

還記得這一首曾經唱得“街知巷聞”的環保廣告歌嗎?簡單明晰的歌詞,目的就是要加強民眾的環保 意識,但說回來,這首歌似乎也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,政府不斷推行環保及再循環運動,原地踏步了這麼久,終於宣佈強制性落實,歌曲也要改成“白色放塑膠,藍 色放紙張,青色放玻璃、鋁和鋼管……”

初到台北念書時,學長學姐第一個教我們的,不是認回宿舍或是去上學的路,而是垃圾分類,宿舍裡有好幾個分類箱,各別收納塑膠、保特瓶、紙張、玻璃及保麗龍飯盒,牆上貼了垃圾車時間表,每逢週幾的傍晚7點,要帶著垃圾到街口等垃圾車及回收車。

無奈,大家都是長期被媽媽照顧得很好的小孩,倒垃圾這回事,真的不等到垃圾在屋內發臭了、保特 瓶堆得比人還高,那些保麗龍飯盒都生霉菌(還有生蟲的廚餘)後,才甘願一手捏著鼻子,一手拖著超大垃圾袋丟垃圾去;有時候人在家猛然聽見《少女的祈禱》歌 聲響起,才狼狽趕出門,肯定就要化身百米田徑手追著垃圾車尾跑,然後搖身再變“鉛球選手”大力把垃圾甩進車槽裡,最後只能穿著那斷了的人字拖,一拐一拐走 回宿舍。

回歸大馬後,曾嘗試做垃圾分類,但沒人收廚餘,我也沒時間弄甚麼酵素;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分類好紙、塑膠、保特瓶及玻璃,至於壞了的燈管、干電池,甚至是藥物、或有害物質的容器常常因為不知要怎麼處理,也就不負責任地往垃圾桶裡丟,讓地球小姐病情再加重。

住家外也有好幾個資源分類箱,每一次把收納好的保特瓶及玻璃拿到那裡就會有一陣心疼,三色桶全變成了普通的垃圾箱,裡面的回收物不但未被分類,甚至還有許多老鼠及蟑螂,噁心爆燈。

現在政府宣佈強制性垃圾分類於9月1日正式落實,大大一聲雷響,仍需要雲層的雨水量配合才能促成雨天,政府必須盡責做好推廣與教育監督人民做好垃圾分類的工作,確保垃圾車及回收車依時收回垃圾之餘,也得定時巡視各地區的資源回收箱。

至於我們嘛,現在就把分類表貼在牆上,再挪出個空間收納可回收的垃圾,從自己出發,做好本份,只要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部份做好,環保的任務就可以完成。
(光明日報/記者室‧文:張欣薇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