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

分秒必爭

上一期說過啦,我的記者生涯開始在一個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,沒有電腦沒有手機,也不盛行上網的年代,所以在這樣的年代,有手機還有車子的記者可是一件很拉風的事。

也因此,我這新菜鳥,說是托老爸的福,所以剛上班一週就有一輛7年車齡的韓國車作代步工具,但不需一天,在圈內已被盛傳是“好爺人"(有錢人),大伙可真從事大眾傳播這一行,“啦叭"果然夠響。

在十年前的這年代,一輛市價比國產靈鹿(那個年代沒有Viva)還要便宜的中古車,只不過是套上外來貨的頭銜就被當作是寶,皆因許多前輩,都是當了好幾年的記者,存了一些錢才可以買到車子。

沒有車子的時候,大家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再不然就是搭德士,或是在前一晚事先詢問好地點及同行,看看可以搭哪一位的順風車。如果交通誤點,也就得背負遲倒的污名,對站在前線的採訪記者與攝影而言,車子是何等重要之工具。

除了一天裡要趕好幾場的節目外,在遇上突發事件時,亦可伸縮調動,比起搭德士或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,或是11號巴士,有了自己的代步工具,哪怕只是摩多車,對分秒必爭的記者就是最大的加分。
遇到沒有車子的同行,大家也會適時發揮“守望相助"之情,載他們到鄰近的輕快鐵站,或是順路的話,就把他們送回公司。有一些,當了十多年的記者,還真的沒有當上車奴,負債供車,反而成了大伙的“人肉地圖"。

回到十年後的今天,有車的菜鳥記者比率比以前高了好幾倍,我還曾經遇過一名記者,他雖然沒有車,但卻有爸爸媽媽當司機,每天載他去採訪,採訪結束再載他回公司,然後下班時間再出現,那可是何其幸福的記者孩子。
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2012-07-06 19:11

1 則留言:

小鎮姑娘 提到...

想當年,我也算是幸福的一群,剛畢業回來,爸爸就給我買車了,說是方便找工啊!後來就真的進了報館,一做就是六年。。。呵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