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

路在嘴邊

雖說現在有衛星導航(GPS)這玩意,但我還是喜歡看地圖,然後自製路程小抄,何時轉右轉左自己決定,而非由那個會說人話的機器,叫我turn and turn。

偶爾不小心迷了路,回家總被外子譏諷,抗拒新科技的後果。其實不是抗拒,而是有幾次被機器點錯路,或是線路問題,接收不佳,最後只能用回老方法:路在嘴邊。

因為經常需要到不同的地方採訪,出發前一晚先確定路線圖,對我而言,比較有安全感。除了劃一張自己看得懂的地圖外,許多時候,我都會做一個小抄,然後把它貼在車內一個不礙眼,但又方便的地方。

沿著XX路,注意左側,經過XX油站後轉右,第X個路口再轉左......如果迷了路,就打電話問攝影同事,或是路人。我緊記前輩的教誨,路在嘴邊,只要願意開口問,不怕找不到路。

記得某一年的一個晚上,我在隆市區迷了路,向茶檔裡的巫裔叔叔問路,好心的他,立刻騎著摩多,引領我走出迷宮般的小巷,讓我安全抵達採訪目的地。也有同事,在迷路時,托郵差叔叔及警察的福,亦順利到達採訪地點。

比起依賴機器地圖的便利,我更相信人肉GPS,雖說,現在社會治安不靖,單身女郎獨自開車風險 很大,一不小心可能會遇到“壞人",但是,人總有光明的一面,因為路在嘴邊,透過實際的交流,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信任,他人熱心相助,亦讓自己有了一整天 的好心情。
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2012-07-27 19:10

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

去度假





很想去度假。
勁HEA,甚麼都不用做不用想,
只是一味地在浪費時間,
但享受生命,也讓心,休息。

----------
上圖是六月底,隨媒體團到了大雪山的若茵農場。
這是一個,一年有三分一的時候,都可以看見雲海,因此被稱作人間仙境。
在此先作預告,
遲些再PO更多的圖與文。


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

2011《香港》:中環都爹利街復古星巴克冰室

香港中環都爹利街復古星巴克冰室,一家有港式茶餐廳的外表,骨子裡卻是一間如假包換的星巴克(STARBUCKS)。進門口後,前半段樓面的裝修是傳統的STARBUCKS格局;後半部寫上“內有雅座”的就是茶餐室裝潢,有趣的一店兩面。
一進入店裡,前端裝潢與一般的星巴克無異,再往裡面的“內有雅座”走去,就是復古版的九龍冰室。
在網上找資料時,知道了這家星巴克是由香港本地設計品牌GOD(Goods of Desire)操刀設計,也就是所謂的''住好啲"品牌,廣東話即住得好些的意思。這品牌在香港很紅,品牌概念就是要將香港本土文化完全融入各式產品中,讓你看見老香港的風情。

傳統的磁磚地板及摺凳,戲裡的流氓不都用摺凳“幹架”嗎?
舊的日歷,還有傳統的鳥籠,古意古意。

七、八十年代的餐橱及電視。

牆上,則是以香港傳統櫥窗望出去的老招牌及樓房,而鐵窗外放著多個代表香港典型人物紙板。



隨便你愛怎麼拍就怎麼拍啦!

六人雅座為硬板凳,人太多時還要“搭台”喔!


除了裝潢,餐單也與一般的星巴克不同,多了港式飲食代表的菠籮油包、砵仔糕及蛋塔。到這裡已下午茶時間,當然來個菠籮油包跟咖啡冰沙啦!黑肥貓要入鏡囉!
星巴克的菠蘿油包麵包很軟,跟港式菠籮油包又有點不同,前者似乎是用麥麵包,表層有核桃酥,也沒有這麼甜,但一樣好吃,而砵仔糕嘛,個人覺得還OK。

Opss,忘了給你看,餐牌也是復古的呢!
這間星巴克冰室是就在都爹利街的煤氣路燈那裡,那個常常在港劇裡出現的煤氣路燈樓梯,在右側,大大的STARBUCKS牌。如果你喜歡喝咖啡,遊香港的三點三,不妨來這裡坐坐,飲杯咖啡食個菠籮油包唄!

地址:中環都爹利街13號樂成行地庫中層
網址:http://www.starbucks.com.hk
營業時間:
星期一至五:07:00am-10:00pm;
星期六:08:00am-10:00pm;
星期日及公眾假期:09:00am-08:00pm

交通資訊:
搭乘地鐵:中環站D1出口-----------
建議行程:中環太平山一日遊
麥奀雲吞麵早餐/樓梯街/永利街/半山自動扶梯/蘭芳園(在扶梯那,喝奶茶)/砵典乍街的石板街/然後去星巴克/再搭電車去鑬車站上太平山

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

口福惹禍

除了美食記者,其實普通如我們這些普通組或地方性的採訪記者,也蠻有口福,常常可以吃到許多美食。

一般上,官方記者會都會在事前或事後準備餐點;而有些記者會喜歡在五星級酒店或是高級餐廳舉行,記者連帶可享用星級美食;還有社團晚宴、名人喜宴,中餐、西餐,甚至各國美食樣樣都有,偶爾還有榴槤大食會、海鮮全餐、肉骨茶大賽,想到就流口水。

《光明日報》的記者,因為偶爾要兼顧副刊的《吃東西》等系列的美食報導,從街坊、大排檔到星級餐廳,異族到異國料理,無名廚師到米其林的廚藝,我們都有許多“一嚐"的機會。

也許是因為太有口福了,看看坐在我四週的同事,同期入行的那幾個,都長了好幾公斤的肉,當年的苗條淑女,英俊小生,也變成頂著肚腩及雙下巴。

文壇才子張小生,還用著他十年前的照片欺騙無知的讀者;入行後胖了10公斤的WAL,最後連秤重機都不敢站上去;有一些是天生麗質型,吃再多也不長肉,但還是有微微的肥肉不小心囤積在下半身及肚皮上,過去數年的聚會照片,早已不堪入目,往事(身材)只適合回味。

幾個新來的菜鳥,最近也有發福的跡像。媒體人工作作息不正常,三餐也不定時,已比一般人較易發胖,再加上口福這回事,若沒有自制能力,一不小心就把口慾的滿足灌入體內,成了肥胖的“幸福"。

我們總喜歡告訴新人,當記者很少會是竹竿瘦子,不想變成某前輩,就自己看著辦。咳咳......淨說人家,我自己呢?我也採照片欺騙法,上鏡比真人好看很多呢!呵呵。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2012-07-20 19:12

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小不點


數著,就一週了,距離那一天的人流手術。

這一週,無所事事地,吃飽睡,ipad不離手,看書上網玩遊戲。所謂的做小月,把身體調理好,以更健康的身體迎接未來的小不點。

只是,偶爾還是會難過,但不代表我過得不好。

6月19日的那個晚上,驗孕棒出現了雙紅線,試了兩個月,終於成功了。從廁所出來,讓大手看看棒子,傻傻的他還問說,醬是怎樣?

“我想,我懷孕了。” 那種喜悅,其實像似得到了一樣你想要很久的禮物。我在棒子上寫上日期,兩個人拿著棒子東拍西拍的,早就說好的啊,一旦懷孕了,就要開始為北鼻記下所有的事情。

因為,這個媽咪很健忘。不寫下,很快就會忘了。

拿出一本空白日記,開始我們的喜悅。

隔天醒來,開著車上班的途中,微笑不曾離開。面子書上有分享,某心理學家推算,6月20日是365天,人類最快樂的一天,呵呵,難怪,我心情這麼好。摸一摸肚子,裡面多了小生命,心情不好才怪。

午後,蹺了班去婦科。醫生一看見我們,就問“有好消息了?”。

告訴醫生,我最後一次的經期是5月13日,他屈指一算,“那應該有五個多星期了,預產期應該是明年的二月中。”這麼快?進入掃描房,要看北鼻了,前一個看診的也是孕婦,銀幕裡有她的小北鼻(胚胎),它比我肚裡的大一些。

滿心期待,但儀器卻沒有讓我們看見你。醫生用儀器在我的子宮裡找了一段時間,終於發現了一小點,好小好小,只有3.2MM。

胚胎比醫生預期的小,也許是我記錯了時間,因為太小,所以不知道你是在宮內還是宮外,也不知道你現在多大,所以先安胎,待我台灣回來,也是7月2日再復診,那個時候可要看到圓圓大大的你喔。

因為有子宮外孕的風險,我一臉憂慮地,但大手卻一臉安心,他說,看見那小點後,感覺好實在,要准備迎接新生命了。

是我杞人憂天了嗎?

生活開始小心翼翼起來,大手也對我愛護有加,兩個人開始計劃著,孩子的房間要怎樣了,變緊的牛仔褲也不穿了,高跟鞋暫時就讓它在鞋櫃裡歇著吧!

6月25日,29歲生日,我們一家三口隨媒體團重返台灣,爸比跟媽咪相遇且相戀的地方。這是大手一早就給我准備的生日驚喜,醫生說,買了旅遊險,只要不大量出血,不會有事。

肚裡的小不點也真的厲害呢,也沒有太折磨媽咪,大手說,這可是宇宙無敵最強的孩子。

八天的行程結束後隔天,帶著戰戰競競的心情到婦產科,呵呵,看見你了,真的是個小不點,有1.25CM了,五週又兩天,預產期是3月2日。醫生說,還不算稳定,繼續安胎。


看見實在的你,就在子宮裡,心真的好踏實喔。跟你說,媽咪在台灣逛街時,就買了幾件寬度的衣服,遲一點就可以穿了,呵呵。

我們約好,兩週後期待你的心跳。

可是,7月4日早上,下體突然出現深褐色的分泌物,不良預感涌上心頭。

如常去採訪,回到公司撥電給類似經驗的朋友,她說她上一次小產,也是在深褐色分泌物之後。要失去小不點了嗎?在樓梯間,無助地打電話給大手,默默地哭泣......怎麼辦?請了半天病假,再去婦科,醫生也作了最壞的打算。

如果,掃描時發現胚胎萎縮,就是不行了。銀幕上,除了看見子宮出血,還有變形後的小不點,崩了一個角,變成2.19CM的樣子。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.....

醫生說了很多,甚麼物競天擇,麼這是流產孕婦中最常見的情況,胚胎自覺發育不健全,自己選擇放棄,我也應該考慮,做清宮手術,把它拿出來,重新再懷孕。

我只是在車內,哭了好久好久。為甚麼會這樣?該怎麼辦?為甚麼是我。大手一直牽著我的手,叫我哭吧,要我放棄。可是,我想留著小不點,我不捨得......

不知道是怎樣把車子開回家的,尾隨在車後的大手也在不久後回到。兩個人在房內相擁而泣,滿心的期待就要落空,但最不甘心的是,甚麼都沒辦法,只能放棄的無奈。

放棄成了唯一的選擇......

哭到眼皮都麻了,腫了,也累了。媽說,不健康就不留,可以再試;大手說,我們才剛試孕,又不是辛苦了很多年,可人再試多幾次....“這一次,我們向他敲門了,但他不方便,我們下一次再敲他的門,他准備好了,自然就會開門讓我們進去了,對不? ”

再看多一個醫生,也是一樣的結果。

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。

不捨得,不願意,最後還是得放手。

7月10日,人流手術讓我從此失去了小不點。只能期待,我們下一次的再相遇,下一次,一定要好好地,健康地成為一家人。








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

記者會

有時候,記者也會像咖啡店裡的阿公安哥,或是巴剎的三姑六婆一樣,閒話家常,興起時也會聊八卦,物以類聚(此成語用作形容記者聚在一塊時)的話題對象,通常是“評估"議員或政治人物,又或是最近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八卦,而又沒有寫在新聞裡的那一些。

八卦乃人之常性,不過,我今天要八的與是非無關,純粹分享記者群對於政治人物召開記者會的評估分享。

有些政治人物,平時看他上報或是上電視時,揭露社會慘劇或政治醜聞時說得頭頭是道,但其實也是經過記者文字修飾及電視台的剪輯美感。

在評估級別中,D級(不及格)喚作懶人型,也是記者最討厭的一群。他們在開記者會前,未做任何功課,也沒有事前瞭解受害及投訴者的遭遇,以為問問題就是記者的工作,結果有幾宗案件,在記者“咄咄逼人"的情況下發現,所謂的受害者其實是惡人先告狀,或是無理取鬧。

C級即是缺乏組織型,可能是欠缺說話組織能力,或是表達能力不盡理想,一件事件說了A之後,跳去D然後去了Z,再回到B接著C、F,也不知是否有意兜圈,模糊焦點,反正最後記者都會向投訴者瞭解實況,他說的ADZBC等都不是重點了。

B級其實已是不錯,但就是還有可讓人挑剔之處。如小事化大,口水多過茶,只不過要投訴某區溝渠阻塞,記者會卻要一小時;有的沒有主見,自己開記者會,卻喜歡把爸爸掛在嘴邊,總是“我爸爸說......",有時候也會質疑,為何不讓爸爸來主持記者會就好了呢?

A級也就是優等,清楚開記者會的目的,瞭解事件後簡述事件的5W1H,即何時發生、在那裡、怎 樣發生、為甚麼,涉及人物又有哪些。適時讓投訴者發表,之後再作總結及列出解決方案,讓媒體報導時亦能常掌握事件節奏,起承轉合,把案中高潮呈獻於文字中。
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 2012-07-13 19:14

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

還是會


醫生把小不點從我身體抽掉了,但他還是存在著。

我說,我想他了,雖然不知道他長甚麼樣子,雖然最後一次見他時,也只有一公分多的半圓形,可是就好想他喔。

大手輕輕地抱著我,他說:“我也想他啊!”

那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呢,怎麼捨得把他忘記?

聽了許多安慰的話,也知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,只是還是會難過。

愛你,小不點。

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

分秒必爭

上一期說過啦,我的記者生涯開始在一個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,沒有電腦沒有手機,也不盛行上網的年代,所以在這樣的年代,有手機還有車子的記者可是一件很拉風的事。

也因此,我這新菜鳥,說是托老爸的福,所以剛上班一週就有一輛7年車齡的韓國車作代步工具,但不需一天,在圈內已被盛傳是“好爺人"(有錢人),大伙可真從事大眾傳播這一行,“啦叭"果然夠響。

在十年前的這年代,一輛市價比國產靈鹿(那個年代沒有Viva)還要便宜的中古車,只不過是套上外來貨的頭銜就被當作是寶,皆因許多前輩,都是當了好幾年的記者,存了一些錢才可以買到車子。

沒有車子的時候,大家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再不然就是搭德士,或是在前一晚事先詢問好地點及同行,看看可以搭哪一位的順風車。如果交通誤點,也就得背負遲倒的污名,對站在前線的採訪記者與攝影而言,車子是何等重要之工具。

除了一天裡要趕好幾場的節目外,在遇上突發事件時,亦可伸縮調動,比起搭德士或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,或是11號巴士,有了自己的代步工具,哪怕只是摩多車,對分秒必爭的記者就是最大的加分。
遇到沒有車子的同行,大家也會適時發揮“守望相助"之情,載他們到鄰近的輕快鐵站,或是順路的話,就把他們送回公司。有一些,當了十多年的記者,還真的沒有當上車奴,負債供車,反而成了大伙的“人肉地圖"。

回到十年後的今天,有車的菜鳥記者比率比以前高了好幾倍,我還曾經遇過一名記者,他雖然沒有車,但卻有爸爸媽媽當司機,每天載他去採訪,採訪結束再載他回公司,然後下班時間再出現,那可是何其幸福的記者孩子。
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2012-07-06 19:11

當科技還不發達

 

那個時候,電腦還在用著DOS系統,整個熒幕黑黑地,字體是白色的,名副其實的“黑紙白字",登入後,甚麼都沒有,就只是用來打字。

那個時候,公司強制我們一定要用大易輸入法,不像現在的記者,有漢語拼音、倉頡或是無蝦米多種輸入法供選擇。因為還是菜鳥,每次打完稿後,一定要練習這種以四個碼為一字體的大易輸入法。

同期入行的有6名同事,我們每天都坐在一排,把磁碟插入電腦磁碟糟,然後開始輸入法遊戲。熒幕上端會有許多中文字體掉下來,我們要趕在字體落地前,輸入字訣,在特定的時間完成任務,即是合格。

張字字訣,是RBPK;欣是HE1A;薇是UEWX,這對90後而言,應該是火星文。

那個時候,許多記者都沒有手機,出門採訪也是搭巴士或德士。無論到哪裡,最先找的就是公共電話亭及巴士站,以備不時之需。當時,攝影阿龍哥還用著BB CALL,想找他,先打到電台留言,然後才可知道他的去向。

在這樣的一個年代,沒有面子書、推特,就連MSN也沒有,手機也沒有上網功能,所以也不流行上網找資料、看新聞,雖然人類接受資訊來源受到限制,但生活似乎單純也不忙碌,哪像現在科技便利造就網上訊息氾濫,真假難分。

(光明日報/好評‧文:張欣薇)2012-06-29 19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