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
找新聞備年

還有三個星期,就要迎來“羊咩咩”年,媒體業與其他服務行業一樣,新年照常營業,除了大年初一及初二沒報紙看,其他時候照常出版。為了讓同事們都有機會享有“過年假期”,老板早在一月初就要記者呈報假期,方便同事相互協調,你休假時我工作,確保有人stadby跑新聞。

只不過,要請假的同事,都需要先提呈新年備稿體裁,以備新年期間“聞荒”之用,也因此,在過去幾週,還有未來的兩週內,除了日常採訪工作,大家都忙著找新聞,約訪問,構思新聞特備。

看在一般人眼裡,沒有新聞或許就是好消息,為甚麼還要找新聞?事實上,報社不可能開天窗(意指因為新聞檢舉而被迫抽去稿件,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;如今亦可用作新聞不足無法填滿一個版面),所以記者不能一味等新聞發生,而是要去找新聞,特別是在新年或是其他公共假期前夕的新聞淡季,政治人物都放假去了,國際間、體壇甚至娛樂界也沒有重大事故,都是新聞策劃最頭痛的事。

以新年為例,你不可能希望大家都在“嘻洋洋”的時候,翻開報紙都是不吉利的意外消息吧?

剛加入的同事問起,新年備稿都在做些甚麼?要怎麼找?那是日常記者會之後,再自行發掘的大小新聞,雖說刊登期是在新年期間,但不一定要與新年相關,少了時效性的限制,體裁也可以較多元化,從舊報紙中翻閱可跟進的新聞報導、從身邊朋友或平時接觸的人事物中再發掘,或是自行“炒作”。

比如查探鞭炮、煙花的黑市價格、了解經濟不景,民眾辦年貨及各行業的情景,或是提醒回鄉的遊子要鎖好家門、新年出國旅遊風氣等,又或者是曾經受訪的可憐家庭,在接受大眾經濟援助後的近況,還有哪些新鮮事如趁新年假15天環遊世界(若有此人,歡迎洽談筆者)、羊年人瑞養生之道等等。

所以,新聞不一定是要發生了的事情,可以制造但謝絕捏造,一切還是需要真實根據。

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

No Photo Please!

No Photo Please!

董總風波鬧上了法庭,一大早,兩派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法庭大廳,幾個Uncles表現得非常興奮,像似來到哪一個觀光景點,不停地照相,入內庭前,還要站在“Mahkamah Sivil”的牌匾前,提起手機自拍,或是與同儕一起合照留念!

“拍一下,要給人家知道我有來!”想必,此Uncle之後一定會在面子書“打卡”,告訴大家,他正在法庭,支持著哪一派的人;甚至把手機帶到庭內,拍攝庭內的場面照片而被警告“No Photo, Please!”
沒錯,大馬的法庭是不允許任何一方,在內庭,也就是法官審案的地方進行任何拍攝!Uncle的手機,差一些就要被庭警沒收了!

俗語說,生不入官門,死不入地獄,法庭也是,對於一般人而言,總覺得是犯了甚麼法,才需要到法 庭辯解,但隨著國內民主運動抬頭,除了殺人搶劫等刑事罪,商業或是家庭糾紛外,法庭在近年來多了許多與民官糾紛、挑戰法令,集會相關的案件到法庭去,成了 一個可以浩浩蕩蕩的集體活動。

安華肛交案終極上訴審訊,民聯各黨派,從最高領袖到無名小卒,每一天都有人來法庭報到,大法官們早已經在聆審中,這一群在不同時間抵達的人們,在入內庭前,就愛隔著那一道門,站在設計“古色古香”的庭門前拍合照,門前站崗的庭警們,一天內也不知道要充當多少次的“佈景”。

基於庭內位置有限,興奮合照之後,大家輪替式入庭,一人呆上幾分鐘再換人,每一個小時都有幾個人不斷的進進出出,擾亂審訊程序。

某個律師前輩向幾個正在等待時機入庭學習的菜鳥律師說:“等一等,這些人只是要進去一會兒,露個臉,讓他們的領袖看到他們有到,就會離開了,我們也就可以進去了,這就是政治。”我沒故意要偷聽,只是剛剛好,也在那裡排著隊要入庭而已。

莊嚴的法庭很多時候會因為某些焦點案件而“失焦”,有些其實並不關心案情,純粹來湊熱鬧,將法庭當作“觀光景點”,開著閃光燈拍照,為自己的到此一遊作記錄,結果是怎樣?他其實並不在乎。
(光明日報/記者室‧文:張欣薇)

再寫。專欄

2015年的新開始,再有一次寫專欄的機會。

《記者室》,跟一年多前負責的《推特男女》 專欄一樣,主要都是寫些採訪線上的所見所聞,偶爾吐一吐苦水,爆一爆某人的料,八掛八掛,不算有營養,但可以賺稿費,雖然一篇也只有25令吉。

還是20令吉啊?還真的不是很確定。。。

只是想到,可以再寫也不錯,就接了下來。

記者室。

逢星期六在《光明日報》好玩週刊見!





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

政壇的“貪吃大王”

政壇的“貪吃大王”

要封筆的“貪吃大王”,成功掀起第二波的網絡事非論。如果,你還不知道誰是“貪吃大王”?或者可以跟谷神(GOOGLE)討教,在搜尋欄中輸入“貪吃大王”一詞,即可對其斤斤計較的功力,還有一夜爆紅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。

不想多談“貪吃大王”,因為她不是本文重點,但卻是因為她,讓我想起某人。

曾經當官的某人,曾被助理爆料難搞,要求助理翻報紙卻不是要他匯報國家大事,而是看一看今天有沒有他的新聞?算一算新聞裡,有哪一篇報導提到他?說他甚麼?有多少張他的照片?拍得他好不好看?

有時候,他給的新聞不算太有價值,在有限的版位裡只能佔一丁點位置,或是未被刊登錄用,他就會“發爛渣”亂拋報紙,就似那種很有架勢的老板,因為不滿意下屬的作品,直接將文件夾大力往地上甩的戲劇效果,只是他罵的是“下次不需要再叫他們來採訪了”,而不是“你不需要再來上班”!

可憐的助理,只能默默地把報紙撿起來,再依序排列,因為閱報的不是只有“老板”一人。

某次約他做專訪,他以“你們都不登我新聞”為理由拒絕,態度略嫌囂張但我又不能有骨氣回他說:“不訪就不訪,很巴閉咩?”,反而還要死纏爛打說拜托......最後約好時間,他還要給我等了一個小時,下了馬威再補說一句:“妳要問甚麼?問了你們也是沒有登的啦”,當下我的心很想翻桌離開,但人卻笑嘻嘻拍了他幾下馬屁,有時候為交差,就不能與原則、骨氣為伍。(記者是很可憐滴......)

訪問結束後,他還要求看看攝影作品,說攝記把他拍醜了,要重拍......

最後,那篇專訪因為他總是答非所問,還有講了一堆不是內容的廢話,再加上幾十張一樣臉的照片,就這麼簡單上了一則稿加一張照片,原則嘛就是這個時候用上場了。不久後,他也落了馬,告老還鄉去,也沒有助理給他數一數,今天有沒有他的新聞了。

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
眼見真為真?


兩個星期前,大馬獨立拯救動物協會前往突擊一間狗狗繁殖場,女主席舉起一隻全身脫光毛且骨瘦如柴的小狗照片,不只讓愛狗人士憤怒,就連一般人看了也感到心酸及憐惜,小小的一隻狗因為無良繁殖者的私利,而成了配種工具。

那一刻,女主席成了救狗英雄,未露臉的繁殖者成了“狗熊”。

兩個星期後,就在新聞事件漸漸被人淡忘,以為這些可憐狗狗都從地獄中解脫,疑經營非法狗狗繁殖場的“狗熊”事主卻在鄰居及愛護小動物調查者的陪同公開喊冤,自己其實是流浪狗收留者,反指責女主席偷了他31隻貴賓犬,如今下落不明。

他申訴,女主席假冒獸醫入侵他的私人範圍,他原來擁有81隻流浪狗,但女主席只帶走其中31隻健康良好的貴賓犬,而非需要治療的狗狗,那一隻跟她一起入鏡的無毛可憐狗根本未被“拯救”,他是在新聞報導後,才知道自己被抹黑成了無良繁殖者。

愛護小動物調查者也說明,繁殖場的雌狗都會有乳頭偏大及下垂的情況,但李氏的狗都沒有此跡象,而且活潑蹦跳,未像外界說的奄奄一息,種種說法要為李氏平反,而原來的“英雄”則被數落成“掛羊頭賣狗肉”的假公益團體。

這一種公婆各有理的情況是採訪線上最常見到的糾紛,各有證據及說詞,真假事非,難於分辨,記者有時候卡 在中間,也不知道該相信誰好,只能盡量向多方查證及平衡報導,但有時候還是會因為誤信消息來源而報導錯誤,所以才會有大師名句說:“眼睛看到的、耳朵聽到的都不一定是對的,更何況是看不見聽不到的”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,那個人的言行是否真的如此?還真的需要換個角度去洞察,才不至於被誤導、被迷惑,我們會被騙,正是因為我們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,只看表面,沒有用心去分析、細想,自以為眼見為真,而被表面的現象所蒙騙。

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

匹諾曹


匹諾曹(Pinocchio)

崔仁荷不是公主,也不是千金小姐,她是患有“匹諾曹綜合症”的女生,與童話故事裡的木偶匹諾曹一樣,木偶說謊鼻子會變長,而崔仁荷如果說謊就會打嗝,就連遇到喜歡的男子,如果不表白,就只能永無止盡地打嗝。

這個不能說謊的女生立志要當一名記者,一個不能說謊的匹諾曹要當一名只能說出事實的記者。看起來,極具說服力,可是正因為是匹諾曹,所以沒有電視台願意錄用她。

當要調查某公司是否涉及違法行為時,她因為不能說謊所以無法偽裝採訪;因為需要新聞課題,所以 只能眼見意外發生而不去阻止讓她不停打嗝;與同行一起追新聞,她卻沒辦法跟對方一樣奉承、耍美人計,原來當記者,不是只需要說真話這麼簡單,要適時昧著良 心,甚至懂得耍手段、喧眾取寵地包裝新聞。

《匹諾曹》的劇情更多於描述韓國的媒體生態,故事始於13年前的一宗工廠失火意外,10名消防員不幸喪生火海,但現場只找出9具屍體,卻不見執勤的消防長官。

長官的匹若曹鄰居因為看見貌似失蹤長官的人士,而讓媒體忽略了長官可能也殉職的可能,將他報道成拋下戰友逃命的無恥之徒,全國人民將怒火扑向長官的家人,其妻子最後經不起輿論壓力,攜子跳海自殺。

廢置的工廠在13年後重新翻新,也終找出長官的骨骸,說明媒體當年的失誤報道毀了一個家庭。媒體推卸是匹諾曹的錯,因為堅信匹諾曹不會說謊才會錯誤報道,但其實媒體與匹諾曹一樣,正因為受眾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,所以才要更清楚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。

戲裡的情節,有些是自己熟悉的、有些掙扎自己也曾經歷過,新一年來臨,感恩有這一部《匹諾曹》,讓自己不停地反思,自己過去在採訪線上的對與錯,是否只專注於表面而忽略了新聞背後的真相?

說不了謊的匹諾曹或許會局限了採訪工作,但只報道真相的匹諾曹卻是每一名新聞從業員應有的職業精神。

(光明日報‧記者室‧文:張欣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