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墨與禪:一甲子的歲月,如是我行

林福南、周金亮、黃金炳,一個是茶商、一個是音樂人、一個是書法家,三個人在追求理想、金錢及欲望的路途際遇皆不相同,卻在踏入耳順之年,不約而同步上禪修之路。嫣然回首,人生走過的點點滴滴,三人的共同點在於專注經營自己想要的人生,堅持但不刻意強求,如同黃金炳所言,刻意化隨意到無意,無意成家才成家,書法家、音樂家及商家。

經營人生不是一場買賣,價值與價格就在一線之間。

茶商因賣茶而存在;音樂人創作在於慰籍心靈;書法是書法家的作品,不是產品。

一甲子的歲月,如是我行。



■音樂的苦行/周金亮

在這之前,周金亮從不覺得自己需要宗教的信仰,他以為,音樂就是他的宗教。

當開始為繼程法師的譜寫佛曲時,卻意外發現音樂的力量不只是局限於流行,或是賺錢、拿獎,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慰藉、一種信仰,讓你知道要怎麼走下去的力量。

周金亮與繼程法師其實是小學同學,兩人真正結緣卻是因為佛曲,他說,譜曲時需要不斷地重復朗讀繼程法師的詩詞,潛移默化,置入心中,慢慢地,他覺得信仰很重要。

“開始做音樂時,我的信仰就是音樂,不論喜怒哀樂或是悲歡離合,它都能夠慰藉我,但慢慢地走下去卻發現不是這一回事,寫歌寫到最後再往回看,才知道音樂的重要性在於,我們的人生中可以得到怎樣的慰藉?”

這也是為甚麼他後期的作品,他在詞曲上的文字風格和張力都開始轉向心靈音樂方面,從為教育而創作的《一顆種子》,還是與繼程法師也共同創作的60首兒童佛曲,對他而言,音樂可以涉及範圍實在是太大了。

周金亮在1987年成立的“KITA's激盪工作坊”,進行全國巡迴,告訴大家,生活上需要音樂,特別是在我們的國家,更是需要屬於馬來西亞的音樂,所以才有了《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》、《roti canai》等歌曲。

音樂家不曾想過自己的音樂可以流傳千年,一路走來,他都是默默地創作著自己想要的作品,當初因為對於音樂的喜歡頭堅持,他選擇了音樂這一個人生,由始至終都在想要怎麼做好自己的音樂,他說自己不是為了賺錢才搞音樂的,因為用藝術去追求金錢,與用金錢去追求藝術是不一樣的終點。

“錢,固然重要,但在我們這個領域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態度是願意承擔自己所選擇的期許與責任。”

★繼程法師眼裡的他:
“音樂界裡的苦行者,為了自己的理想,一個人苦行。”

一甲子的歲月,朋友在你心中的定義
周金亮:時間可以讓我知道如何教朋友,不刻意有所求,自然就會聚在一起。

-----------------

■書法的價值/黃金炳

書法對於黃金炳而言,是一種態度,是生活的一部分,他不常辦展也少賣畫。

“書法不是賺錢的工具,我的專業是另一個領域,所以我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,我的作品不是不賣,而是賣得很高。”

如同繼程法師所言,書法是黃金炳業餘的興趣,他不靠書法來生活,他的書法創作全憑自己的喜好、理想及興趣來發展,他只創作他喜歡的東西,懂得欣賞的人自然就會被他的作品所吸引。

作品的價格定義在哪?他說,在價值,但好的價值就要付出相等的代價。

在商業的社會裡,總是離不開金錢,黃金炳認為在經營之前,必須先做好自己,否則沒有好的產品要怎樣把它推銷到市場上?因此做好自己很重要,有色就自然香,但有香還不足,還需要市場,需要其他人的配合。

黃金炳與周金亮都擁有可以賺錢的東西(音樂與書法),但他們需要一個像林福南這樣的人,需要他的點子把它們從價值變成價格,讓他們原來擁有的東西更加發光發亮。

黃金炳不曾刻意追求成為書法家,他說,很多文人書家都是無意成書家,而被後世稱作為書家;不是刻意成為書法家才去練書法,先得有了興趣,才可以繼續往下走,鍛鍊技巧,最重要是堅持,一步一步走下去。

“無意成書家才能成書家,但如果沒有天份,可能就得放棄。”他說,前半段的修行靠的是技巧,但後半段就靠老天爺的幫忙,那是天賦。佛說:有求皆苦,無求乃樂,有些事情沒辦法刻意去追求。

“刻意變隨意到無意,我堅持這一點,自然就會走到那一步,水到渠成。”

★繼程法師眼裡的他:
“惜字如金,對自己的要求很高,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品。”

一甲子的歲月,朋友在你心中的定義
黃金炳:朋友越來越多,也是越來越少,隨意隨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■買賣的茶道/林福南

金錢在茶商林福南心中可以分作兩個部分,一是為目的,二是為責任。他個人較傾向責任,如果不賺錢,就連基本開銷、員工薪水都撐不下去,甚麼價值、理念、目標根本沒辦法完成。

你說,這樣的林福南有銅臭味兒嗎?沒有,他只是清楚商場上的市場原則,再把這一套理論運用在他生意以外的地方,包括待人處事。

“茶人因茶而存在,茶商因賣茶而存在,我是茶商,但不代表我沒有茶人的精神。”
買茶的人要有地方買茶;賣茶的人要有地方賣茶,所以林福南開店賣茶,這跟音樂有被需要的市場是一樣的,只是林福南更善於制造流通的平台,維持供與求的平衡。

“我是茶商,商人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流通,所以我只需要慎思以下這三點,即成本與利潤、市場與需求、價值與價格 ,我沒有太大的抱負,只求做好這一些。”

林福南其實是個行銷上的鬼才,好比這一次《如是我行》的一系列活動都是由他構思而行,繼程法師將他比喻作“文化的推手”,將他在茶道上的買與賣、價值與價格等理論融會貫通在文化藝術活動上。

“他們可能不懂得甚麼是市場,不懂如何把價值變成價格,因此需要我這種人來當中間人,成家人(書法家、音樂家)可以經營但不能買賣,否則就會變成低賤,所以需要分工。”

這也就是為甚麼,名畫家梵谷也需要有個弟弟幫他賣畫。

林福南說,作品與產品不同,他一輩子都在經營自己的專長,將生命裡的一種追求變成作品,最後以墨或音樂來表現;但如果他只有“產品”的概念,最後可能就只是在街頭替人寫春聯,這樣是不可能成家,最重要是切記,自己從哪一個點出發。

★繼程法師眼裡的他:
“矮子多計就是他這種人,點子最多,有創意也創新。”

一甲子的歲月,朋友在你心中的定義
林福南:需要應酬的朋友越少越好;共同激盪的朋友越多越好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■那些人教我的事
說明一些,其實是採訪工作上的人物專訪,用文字記錄他們的經歷,也像似在給自己上了一課。有時候,從別人的人生去感受現在的自己,再想像未來的自己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