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

畢業旅行

新山某華小舉辦團費3500令吉的台灣畢業旅遊團,家長一時感慨在面子書貼文:“這年頭的小學畢業旅行已經飛出國了,女兒啊,你要開始存錢了,老爸有心無力啊。”貼子引發網民熱議,也登上各報新聞版,投訴的家長不久也撤下貼文,並向校方致歉。

在面子書上舒發個人情緒有錯嗎?投訴的家長後來為甚麼要向校方道歉?貼子刪了,文字沒了,但輿論還在,聽了校方解釋,也還是搞不清楚那是小六畢業旅行,還是國際交流團?

涉風波的華小校長回應,校方也有提供畢業班國內旅遊團,給家境不算很好的畢業學生,校方沒有強迫學生一定要參加該外國旅遊團。不出國的話,還有五天四夜的檳城及金馬崙遊,或是旅遊天數更短的兩天一夜或馬六甲一日遊,一切視乎家長的經濟能力。

有人說,這不應該被曲解為會造成學生心理有階級之分的說法,但好好的一個畢業旅行卻分作豪華版、中價版及輕便裝,說好的一起旅行卻要因為我父母的經濟能力有別,結果被迫分開旅行,這樣的旅行還是畢業旅行嗎?看似多樣化的畢業旅行,看在“半生熟(似懂不懂)”孩子心裡,真的不會構成貧富差異的自卑心理?

為甚麼一定要出國?因為國內旅遊大部分學生都去過了?那些去過台灣的學生又怎麼辦?這是小學最後一次和同學、老師出去玩,制造回憶,增進彼此感情才是畢業旅行的重要意義吧?

如果真的要在畢業旅行裡加上教育性質,半自助旅行的方式更有益於孩子人生成長,去國家公園露營,訓練外宿的生活自理能力,或是搭火車去怡保或是檳城,學習如何安全搭乘各項的交通工具及灌輸交通安全教育,讓孩子能夠自我獨立,培養自信,甚至解決突發狀況,這一些都是人生必修的課題,比起出國交流,這一些不是更有學習價值嗎?

畢業旅行在乎在是過程,不是目的地,只要教育工作者以開放的態度、創意的方式設計畢業旅行的學習目標,生活即是教育,寓教於樂,畢業旅行也能充分展現教育的意義和價值。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