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蹼跡

2002年:台灣、香港、廣州
2004年:新加坡
2005年8月旅居台北:花蓮
2006年旅居台北:南投、台東、綠島、蘭嶼、花蓮、墾丁、苗栗
2007年旅居台北:高雄、小琉球、宜蘭、台南、澎湖
2008年:泰國甲米、柬埔寨金邊、台北、越南、韓國濟州島
2009年:印尼日惹、台北、新加坡
2010年:泰國立卑、菲律賓
2011年:台北、港澳、泰國普吉島
2012年:台北、新加坡、雲南昆明麗江香格里拉
2013年:台北、港澳、麗星郵輪、曼谷
2014年:大馬旅遊年刁曼島、檳城、怡保、泰國合艾自駕
2015年:香港、日本沖繩、台灣、泰國曼谷
2016年:泰國曼谷

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

[週刊專題] 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關於領養與收養的專題報導系列一

 


■引言:

台灣電視劇《未來媽媽》裡有一句台詞:“親生的小孩在媽媽的肚子長大,領養的小孩在媽媽的心裡長大。”生下我們的媽媽,給了我們外表與軀殼,而我們人生最後是甚麼樣的顏色,卻是拉拔我們長大的那一雙手,用愛與陪伴,為我們填上色彩。

一個家,應該是用愛,而非單憑血緣去界定。

不論是親生,還是領養的小孩,只要愛了,就是從我心裡生出來的孩子。

這裡有好幾個關於領養與收養的個案。

因為經濟問題而送養、因為不孕而領養、因為生了幾個女兒沒有兒子所以收養,又或者是未婚少女、家庭暴力等問題家庭而被迫寄養,還有曾經被遺留在托所中的孩子們。。。。。。

你可以當故事來看,但其實它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經歷。

■文:

《未來媽媽》裡有一段劇情是這樣的,女主角之一的郭書瑤因為不孕,決定與丈夫領養小孩,以另一種方式成為母親,但家婆認為:“領養的小孩,不可能親”而希望他們打消這個念頭。

後來,一起工作的同事跟她說了這麼一段話:

“如果你愛小孩,不會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就不愛他,相反的,如果你是不愛小孩的人,就算是自己親生的,也會傷害他。我們都相信,如果是真的愛小孩的人,絕對不會是因為不是自己親生的就少愛他幾分。”

不是親生的,就真的不愛了嗎?

謝祝英與丈夫結婚了好幾年,都沒有小孩,去醫院作檢查才知道,丈夫原來是地中海貧血症的帶原者 ,這不只會降低受孕的機率,即便有了小孩,小孩患有遺傳病的風險也很高,逼於無奈,她們只好放棄生兒育女的希望。

只是,夫妻倆都很喜歡小孩,後來就從不同的親戚那裡領養了一對兄妹。

後來有一年,丈夫因為工作受傷,傷口受細菌感染,幾乎就要喪命。醫院替他做了一份驗血報告,兩名孩子拿著父親的驗血報告,發現了彼此血型不同的事實。原來叫了十幾年的爸爸媽媽,不是親生的。

謝祝英回憶起那一夜,兩個孩子拿著丈夫的驗血報告,兒子一臉沉重,而女兒則一直追問著:“為甚麼我的血型和爸爸不一樣?為甚麼?我和哥哥的也不一樣,為甚麼我們的(血型)都不一樣?為甚麼?”

那一年,兒子林柯延應該才15歲,女兒林欣薏好像是剛上中一,13歲吧?!

原來想要等到孩子滿18歲後才告知的秘密,謝祝英知道已經守不住了。

女兒林欣薏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,而林柯延或許是哥哥,也或許是男生的關係,表現得異常沉穩,沉穩得讓謝祝英也覺得奇怪。

“你早就知道了?”她語帶哽咽地問兒子。

“嗯,以前有同學笑我,說爸爸不是我的爸爸,曾經也有一個男人問過我,我的媽媽對我好嗎?”那個時候,才小學的林柯延默默地把疑問藏在心裡,不敢問媽媽,他到底是不是她們親生的,直到這一夜看到爸爸的驗血報告,他有了答案。

這兩兄妹,甫出娘胎,還沒未滿月就被謝祝英捧在懷裡,視如己出。

新手爸媽要做的,像是泡奶、換尿布、哄睡;從牙牙學語、走路、穿衣服到讀書寫字,她們夫妻倆一直陪著、照顧著,就差沒有那一段十月懷胎的經歷,撇開血緣的說法,彼此的關係就只隔了一層肚皮。

她說,女兒那時候接受不到的主要原因是,她有一個也是被收養的同學,與養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,不像她們母女般親密,所以女兒沒辦法想像,自己原來不是媽媽親生的孩子,所以一直問:“為甚麼?”

“因為我是真的愛你們,才會想要照顧你們啊!”

當初收養小孩,是為了讓彼此的家更完整,在擁有她們以後,謝祝英與丈夫都是發自內心地想要陪伴這對兄妹長大。看著一直在哭的女兒,還有兒子,謝祝英的淚水缺堤般噴湧而出,哪怕很難開口,她還是說了那句話:“如果,你們想認回你們的親生父母,就去吧,我們真的沒關係。”

林柯延很果斷地說了一句:“不要。”

林欣薏也在隔幾天,心情平復以後,也不再提起這件事。

保持原狀,是他們一家四口達成的共識,即使已經知道,過年過節會見到的親戚原來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,但他們兄妹倆覺得,照顧他們長大的爸爸媽媽才是最重要的,那是一段不可被取代的感情。

“其實,我很感恩,遇到柯延及欣薏這麼懂事、乖巧的小孩,他們真的是老天爺給於我最好的禮物。”那一夜後,他們的關係更親密,親戚那邊在知道孩子們的決定後,也不多作干預,大家依然維持著最初的家人關係。



現在的謝祝英已經67歲了、丈夫72歲、兒子林柯延40歲、女兒林欣薏38歲,各自成家,兄妹倆一起在吉隆坡創業,兩家人住在一起互有照應,而謝祝英就在老家照顧患有失智症的丈夫,疫情肆虐這段時間,兩老已經超過半年沒有見過孩子與孫子們,但貼心的兒孫們 都會依時打電話寒暄。

“孩子長大了,就應該有自己的人生,我們也應該放手了。”

她記得,她第一次放手,是兒子中學畢業後第一次離鄉到吉隆坡求學的那一次。謝祝英陪著他,從鄉下搭巴士到吉隆坡,先是下榻親友的家,陪著他找住宿,找了好幾天都找不到合適的,就連想替他買一張床褥,都礙於交通的關係買不到。

“那一晚,柯延說沒關係,他可以先用報紙舖地上睡一晚,要我先趕回鄉。一起生活了19年,他第一次離開我,一個人無依無靠地在吉隆坡生活,想到沒有人照顧他,我一個人坐在巴士裡,從吉隆坡哭到回家。”現在想回去,她還是會忍不住流淚。

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歲月,你怎麼愛他、陪伴他,真的比怎麼生他還要重要。

對於林柯延而言,母親對於他的陪伴又何止這一些?

“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,我突然生了一場病,半身癱瘓,醫生都說我患了腦瘤,只剩下半年的夀命。”那時,家裡的經濟也不算好,林柯延看著爸媽為他的四處奔波,甚至帶著他,從吉隆坡坐巴士到新加坡求醫。

“我們看了好多醫生,就連馬來巫師都找了,都說沒得救,我媽知道我不信鬼神的,但那個時候,她跪著求我去,去看人家介紹的神醫,不願放棄任何希望。”

那個時候,即便是身患頑疾,林柯延仍覺得自己可以被他們收養,竟是何等幸運的事。

“我就告訴自己,他們這麼疼我,我病好後,一定要更疼愛他們。”

折騰了近兩個月後,林柯延決定接納醫生建議,進行腦部手術,卻在手術前夕被告知,自己患的可能不是腦瘤,而是“多發性硬化症”,院方想要再觀察三個月看看,就這樣奇跡似地,從鬼門關裡逃了出來。

之後,醫生不建議過度使用電腦,他就放棄了3D動畫的課程,自己開了一間板麵店。

謝祝英也留在吉隆坡,陪著構思菜單、准備配料,研發新口味。

板麵店的始源也是因為媽媽,店裡也有那一道清湯板麵就叫:媽媽板麵。他說,鄉下許多媽媽都喜歡煮板麵,而他媽媽煮的清湯板麵是最好吃的!

“媽媽會在店裡陪著我到十一、二點,幫我准備隔天要用的配料,早上我們會一起去巴剎選購食材,順便就在巴剎吃早餐。現在想回去,我還蠻想念那段日子,一起吃早餐的日子。”

後來,生意越來越好,林柯延總共開了六家分行,他甚至把爸媽從家鄉接到吉隆坡,與妹妹、妹夫一家人租了一棟大房子,一家十幾口住在一起,由此可見,他們的親子關係甚至比許多親生家庭還要來得親密。

只可惜,他的板麵生意因為去年的疫情而發生突變,六家分行只剩下一家,他被迫把大房子退了,父母暫時搬回老家,轉而經營板麵網店。現在,網店生意總算穩定了,他也計劃著重新再把爸媽接回來照顧。

在知道自己原來只是養子身份時,林柯延曾經有過徬徨的時候,原來一個人的命運會因為被另一個人領養了而有所改變,有時候,他也會想,如果是換了另一個人,那麼他與妹妹的命運也會怎樣?

然而,細想過去數十年,爸媽對於他與妹妹的付出,讓他更明白,親不親生真的不是關鍵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培養出來的感情才是最重要,而爸媽對於他及妹妹的愛,是不可被任何人取代的。

世間所有的情感都不是靠血緣維繫的,如果沒有照料、陪伴、付出、教育,骨肉至親也只不過是一句空話。

“我想,我跟妹妹都很感恩,我們在這個家長大。”

更多報道:

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系列二

你是從我心生出來的孩子。系列三

沒有留言: